六月二十三。
中午之后,一场雷雨使本来酷热难当的北京城迅速消暑,甚至都让人觉着闻到了秋天的气味。
这对广大民众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之前半个多月的炎炎盛夏,让物资条件极其匮乏的平民们吃够了苦头,听说每日化人厂里都能添上几具尸体。
对底层的官吏兵卒来说,这当然也是个好消息,不然你以为那些尸体是谁发现,又是谁按照规制给送过去的?
几百年前的大明朝,早就有了一整套完整的防疫措施,像盛夏这样容易生出疫病来的时节,官府自然是格外重视。
或许放到别处衙门未必会当回子事,可这儿是北京城,是天子脚下,一切自然就不同了。
不过,天气由热转凉的影响也就到此为止了,对真正的大人们来说,这等小人的生存好坏,真不必太过在意。
相比于气候的变化,还是朝中突然而起的这场惊变更能夺人眼球,让人花更多心思去琢磨啊。
定国公府,当今的定国公徐光祚正悠闲地坐在临水的亭阁中,前方是从南方来的昆曲班子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曲儿,两边还有丫鬟打着扇,把轻柔的凉风缓缓送到国公爷的身上。
身旁,还有一个娇俏可人的奴婢,把一颗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钱财才运来的岭南荔枝小心剥去了壳和外衣,在国公爷想要吃时,总能及时送到他嘴边。
而在他对面立着的,是个面容沉稳的中年人,正细细地将这几日里京城的种种变故一一道来。
这位明面上只是定国公府的二管事,平日里甚至都不怎么插手府里的各项事务。
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叫姜云浩的男子乃是国公最信任器重的心腹智囊,出了任何事,徐光祚第一个找来商量的,必然是他。
同时,他也掌管着国公府对外的消息,一切朝野间的风吹草动,都由他掌握后,报与已经年迈,很少出门的国公爷知道。
在姜云浩把已经明确的消息尽数道出后,徐光祚轻轻闭上了眼睛。
就这一个动作,身边的婢女稍稍离远,不敢大声呼吸,两边打扇的,也跟着停下,就连远处戏台上,那些戏子们,居然也都同时顿住,就跟在这一刹那真被按了暂停键一般。
闭目凝神,思考了足有顿饭工夫,徐光祚才慢慢睁开眼,嘴角微微一翘,似笑非笑:“去年迎陛下来京时,我就知道陛下虽年幼却非同凡响。现在看来,就算这样,老夫还是低估了陛下啊!”
“国公的意思是,这一切其实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姜云浩捧哏问了一句。
“不是么?趁着锦衣卫和顺天府相继出了问题,陛下果断出手,可是得了最大的好处啊。”
“国公是指锦衣卫内部的变更?不但罢免革职了二十几名百户及千户,而且还换了指挥使,让骆安取朱宸而代之!”
……
“我就闹不明白了,为什么是骆都督,而不是由一肩挑起此事的万同知来做这锦衣卫指挥使?”
黄府,已经带了六七分醉意的黄秉昆有些口不择言的道出了心中所想。
哦对了,他对自己的升赏还是满意的,让他从百户提拔到千户,这是他以前怎都不敢想的事情。
毕竟锦衣卫里有个传统,从总旗升到百户是道坎,而从百户到千户更是艰难,除非有贵人扶持,又或是立下大功劳,由皇帝亲自下旨升赏。
黄秉昆只是在为自家上司抱不平,虽然刘博滔也得到了提拔,从千户一跃而成锦衣卫镇抚,正好补上了聂镇抚的缺,其他人也多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