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1章 民国女作家的二三事(13)(第1 / 2页)

张德的第一站去的就是上海,在积贫积弱情况下,上海几乎毋庸置疑是民国时期最畸形的一个城市。

霓虹闪烁,灯红酒绿,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不过是几个人的天堂,一群人的地狱。

张德到了上海之后,因为年纪小,很多苦力工作都不要他,像卖报这样清闲的工作更是一样有门槛的工作,甚至还需要有关系介绍。

因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从1920末到1930年初,失业的人数一直都在与日俱增。

1929年,上海社会局对工会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仅各行业职工失业者就达10009人,占全市工会人员总数的6.45%。

而这个数字统计的也仅仅只是工会人员,当时还有许多人没有加入工会,所以当时失业的人数几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而根据同年的上海户口统计,在华夏界的150万市民当中,无业者就有25.7万多人。

如果再算上租界,那么全市总人口数量约有270万人,无职业者大概是45万人。虽然无职业者不一定就是失业者,但失业者无疑占其中的绝大多数。

张德最后只能去当了个掏粪工,这个时候还没有吸粪车,全靠人工清理污秽。

张德跟着许多和他一样人,每天收集粪便污秽,再运到城市外面的粪厂,制作成肥料。

因为群租房和筒子楼再便宜也要三到五元一个月,这些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不一定能有三元,又怎么可能租得起房子。

更别说,租房子还需要一系列非常繁琐的手续和要求。

但是穷人们,自然有穷人们的活法。

张德过得比明朗和明曦还要惨,明家再怎么说也是本地人,父母死前还留了一点积蓄。

但张德只能和许多掏粪工一起,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自行“开辟”了房屋——棚屋。

用几根木头或是竹竿插入土中,上面再盖上一张草席,就是简单的房子。

但是好景不长,一些官员觉得棚屋的存在有碍市容,强令禁止搭建棚屋,命令警卫们驱散贫民,尽快拆除所有棚屋。

写到这里,第二章就又完了。

办公室的所有人都沉浸在文章的内容带来的难以置信和震撼中,面色凝重,许久不能出声。

几个男人都握紧了拳头,女老师们也都面色黯然。

看到这里,很难再说作者是瞎编胡说的了。没有人能光凭想象,将那种贫穷之中的地狱生活描写得那样真实和详细。

“这个作者该不会是张德本人吧?或是张德的朋友?”康冠玉率先开了口,看了看大家的面色,提议道:“要不然我们给他捐款吧,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

雁秋有些讶异和高兴地看向了康冠玉:“没想到,你也会有好提议!”

方停归看着这一帮子出身中产阶级的同事,微笑着叹了一口气。

他的这些同事都是些怀有热忱之心的人,所以才会选择这份教书的工作。否则大家完全可以继承家里的事业,或者选择做别的高薪工作。

高材生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稀缺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