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十九的这番质问,可以说漏洞百出。
首先,梁佩秋昨夜回到小青苑,不是没有问过门房管家。他们都说前夜曾听到后院有刀兵相接的打斗声,不过他们都是平头百姓,没有棍棒傍身,哪敢露脸?何况安庆窑的护院们一早就被迷药迷晕了。
等到后院没了动静,他们出去察看时,那些停留在想象层面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统统没有,后院干净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其后巡检司人马来搜查,也确实什么都没查到。
盗贼之说,不过空口。
其次,即便盗贼因全城抓捕潜逃回安庆窑,何以就能证明,安庆窑和盗贼有勾结?没有人证,也没物证。
即便有,也可能是家贼作乱,她作为大东家,顶多就是个失职不察,和盗贼有什么关系?
最后,说她对冬令瓷有图谋之嫌,动机何在?
三问之后,堂间唯有冷雪簌簌,无一人声。
安十九垂首立于“明镜高悬”的匾额前,良久,转身走到她面前,抬手捏住她下巴:“你的意思是,本官空口白牙,冤枉了你?”
不待她回答,他旋身指向旁坐的杨诚恭,高声问道:“此人女扮男装,罔顾礼法,犯禁窑事,天理不容。杨公,陶业监察会以您为先,您便说说此人该当何罪?”
杨公摸着胡须,不疾不徐:“监察会成立不过三日,旧制新规尚在磨合中。”
“那照杨公的意思,这旧制新规一日不曾磨合好,监察就一日不决?”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倒是……”
“那么三窑九会多年以来所秉持的陋习民俗,业属旧制,是否也不该行就监察?否则那可真是老太婆的裹脚布,越扯越长了。”
杨公被噎的一哽,不敢再轻易接茬。
安十九这话摆明了是说,若不追究梁佩秋罔顾旧俗以女儿身入窑之责,便也没有追究三窑九会钻旧制漏洞坑蒙拐骗的道理。
梁佩秋却是一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安十九再次看向她,“说到底,你还是不承认自己犯禁犯错?”
“我有何错?”
梁佩秋反问他,“旧制里不让女子入窑,是笃定女子不祥,会遭火神忌惮,让窑事不顺。可自打我开始把桩看火,安庆窑的出青率一年比一年攀升,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除了安庆窑,我也常受邀请去其他民窑看火,哪一次不得满堂喝彩?镇上人尽赞我火神在世,给我赐名小神爷。这还不足以说明,女子并非不祥之物吗?安大人口口声声我有罪,我有错,我实在不知,我罪在何处错在何处,伤了谁?又害了谁?照我说,不合理的糟粕合该除之,这和借着旧制杀人越货完全两码事,怎可并论?”
“好个伶牙俐齿,怪道我从前一直没有看清你。”
安十九这次转身,看向高坐公堂上的周齐光,抱拳道,“周大人,此人胆以男儿身蛰伏民窑十数年,心性非比常人,我看不用刑的话,恐怕很难让她招供。”
周齐光目光扫向阶下的梁佩秋,正和她视线对上。
她抿唇一笑,三分舒朗,七分清阔,一身反骨,俱是不怕死的胆性。
这女子。
“怎么?周大人有疑议?”见周齐光沉默不言,安十九上前一步,挡在两人中间。
这次周齐光看向了安十九。
他知道安十九闹这么一出,教训梁佩秋是假,引出她背后之人是真。显然,安十九已经怀疑到他们头上。
为免影响对三窑九会的打击调查,杨公可以把自己摘出去,对梁佩秋置之不理,那么他呢?
同一时间,安十九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周齐光凭什么要给他方便?只为卖他面子?他有这么大的面子吗?
他不会天真到以为周齐光和他称兄道弟就是什么软柿子,否则离京前太后也不会单独叫他过去提点再三。有太后娘娘撑腰,何以需要卖他面子?
若不是,他意图何在?
回想之前和周齐光的几次交手,似乎每一次都有梁佩秋在场。
当真只是巧合?
两人目光交接,短短时间,各自走过千山万水。最终,周齐光一抬手,大大方方交出一方父母官的大权:“此事起于御窑厂,事关冬令瓷,宁枉勿纵,安大人请便。”
“好。”
虽然安十九还无法确定和梁佩秋有首尾的人是不是周齐光,但看态度,他比杨诚恭有诚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