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衰微不足恃,自强犹可期(第1 / 2页)

赵旻当然不是急于去保护刘协,而是迫不及待地想问清楚,那酷似其前世苦恋之人的女官芳名、出身。

赵大娘看重出身,所以赵旻必须将1切问清楚后,才好向老娘请示。

这时代就是如此。

若赵大娘不点头,赵旻根本纳不成妾。

可怜的杨樱月大美女,早已被赵旻抛到了9霄云外。

赵旻思忖间,已奔至暗道的出口处。

他取出被衣袖包裹、插于护腕的那柄匕首,端详片刻后复又将其收回。

以那女子的才学和谈吐,其人1定出身士族。

但赵旻仔细听过那女子轻声哼唱的家乡俚曲,那腔调,显然绝非汝、颖、宛、洛这些中原之地的民歌。

赵旻原身、以及如今的赵旻,游历过的郡国有限,无法通过俚曲来判断那女子的出身,只能肯定那绝非中原、关中、西凉和吴郡俚曲。

那么问题来了。

皇宫中的女官,1般皆为中原豪族的良家女。她绝非中原人,那么她到底是谁?

妃嫔贵人?

从她谈吐、气质来看,极似,但从她服饰来看,却不像。

曹操为避免落人口实,绝无可能减少皇宫用度,不可能有服饰如此寒酸的妃嫔贵人。

宫中婢女?绝无可能。

如此奇女子做婢女?除非刘协眼瞎看不到。

赵旻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暂时将疑惑压下。

考虑到那女子或许与刘协有过肌肤之亲,苟哥赵旻决定暂时不将此事告诉刘协。

赵旻很快便打定了主意。

老子以后进宫的机会多的是,那小白兔逃不出老子手心,此事不急于1时。

哼哼,妹子想和老子1起死?可以,咱们白头偕老、寿终正寝便是。

想通此节后,赵旻好整以暇地拉开了暗道门。

刘协果然端坐于棚内席上,显然正在等待赵旻。

赵旻放下长枪,深深1揖。

“臣赵从文,拜见陛下!”

不是赵旻有意拿捏姿态,而是他身披两层铠,委实不好跪。

刘协站起身,丝毫不顾赵旻铠甲上的血污,亲自扶起其人。

“此番若非卿及时救驾,吾命休矣。”

此时并非祭礼、朝会、献表等正式场合,所以刘协不会自称“朕”。

实际上,在秦始皇之后,明清之前,皇帝们自称“朕”的场合并不算太多。

3国魏晋南北朝的皇帝们,反而更喜欢自称“孤”。

赵旻站直后复又抱拳道:“此非旻之功,实为陛下乃天命所归之明证也。”

赵旻对刘协的策略,就是将其人当神仙1样供着,勤汇报,多沟通,时时问安,哄得刘协开开心心,然后…

事情该如何处理,仍然按照自己幕府制订的方案进行,将刘协瞎指挥的那1套束之高阁。

这也是后世总裁对董事长、下级对上司的基操。

这套策略,放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中古时期,再合适不过。

别说中古时期,便是后世现代化社会,不也同样如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政令不出某某海怎么来的?

当然,赏罚大权还是要交给刘协的,但同理,其中可操作空间,简直不要太大。

宦官们,准确来说是中常侍们,是如何对付桓灵2帝的?

这是赵旻身为权臣的自我修养。

所以赵旻先奉上马屁,以之试探1下刘协的性格。

此时此地,除他们君臣之外,再无他人,正是赵旻试探刘协的绝佳机会,此天赐良机不容赵旻错过。

刘协苦笑着道:“卿言差矣!吾自继位以来,为董仲颖挟制而被迫由洛入关,于关中朝不保夕,后不得已而迁许县,然复为曹孟德所挟,天命何在?

而今天下,诸臣割据,王室衰微,吾命之所以得保,所恃者非天命,但先皇之血脉耳!”

刘协之言,句句肺腑。

赵旻却登时警惕起来。

因为,这番话分明隐含着刘协的悲怆、愤懑与控诉。

同时,这也充分说明,经历十1年苦难折磨后,刘协远比其同龄人要成熟、清醒、睿智许多。

其人的确有成为晋文公重耳的潜质。

曹操1定早已看出此点,所以其人不惜背负恶名也要架空刘协。

曹操代汉之心确实昭然若揭,同时其人也是赵旻前车之鉴。

许都这滩水,确实足够浑。

综上考虑,赵旻并未接话,只是躬身垂首,默然不语。

在这种极度私密的场合,刘协赵旻使帝王权术也好,受赵旻大恩真情流露也罢,可以对赵旻推心置腹;

但刘协的话头,初来乍到、大权尚未在握的赵旻绝对不能接!

这1点,就如同赵旻必须救刘协1样,都属于赵旻的安身立命之本。

刘协叹了口气后,再次开口:“向者,公仁称卿怀匡汉之心、救国之志,吾别无他选之下,惟有寄希望于卿之身。而卿,终未负吾厚望。”

这话头赵旻不得不接了。

其人深深1揖:“陛下言重,此乃臣应尽之义也。幸赖诸君与臣同心戮力,方可全其功焉。”

刘协微微1笑:“袁本初之心,吾尽知矣。其人非止轻视于吾,且轻视于先兄弘农王也。其人若攻入许县,吾焉有命在?”

赵旻心中1凛。

如此看来,刘协与荀彧关系非同1般!

当世能归纳出此等高论之人,屈指可数。

能看穿本质的,袁绍1方,有田丰和沮授,曹操1方,恐怕也只有2荀和贾诩。此外,大概也只有杨彪看穿了这1点。

孙策、刘璋、刘表那些人,绝对看不懂其中深意。

否则,孙策早就高举“救天子”大旗,堂而皇之地兴兵北上了。

况且,荀彧的确可以自如出入皇宫。

那么问题又来了。

荀彧身为尚书令这个实际的丞相,可谓深受曹操信任。然而刘协为何对荀彧如此信任?

赵旻细思极恐。

刘协绝对不简单!

他此刻看似在推心置腹,实则是在反复试探!

赵旻前世长期伴君培养出的政治灵敏度,此刻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人再3深深1揖,朗声道:“陛下但请放心。袁本初虽为臣故主,然则,其人若臣事于陛下则罢,其人若仍执迷不悟,则臣必为陛下诛之!

陛下乃先帝血脉,此事毋庸置疑!若复有人欲以此行不轨之举,则臣必为陛下诛之!

向者,王室虽无力控地方之诸臣,然诸臣亦未曾有僭越之举,其后若地方诸臣露不臣之心,则臣必为陛下诛之!”

不管刘协怎么说,赵旻必须先立好忠臣的人设。

将来很长1段时间内,赵旻都必须与刘协维持住良好关系,因为袁绍不好惹。

更为麻烦的是,袁绍虽然损兵折将,又给赵旻留下1大批物资,但显而易见,袁绍不但没有如其人历史上那般狼狈,而且雄心壮志犹存。

赵旻虽然接手了曹操的地盘和势力,但赵旻麾下臣属不敷使用,而且如今人心非常不稳。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考量,赵旻仍然需要继续苟下去。

区别只在于,先前赵旻这个狐狸是借袁绍之威,如今则是借天子刘协之威罢了。

如若天子之威不振,赵旻又有何力可借?

赵旻虽然想做李世民,但受此形势所迫,其人也只好继续做朱元璋。

明玉珍若不死,朱元璋还真不1定能最终统1。

赵旻同理。

盖因兖、徐、豫、司隶4地,是妥妥的4战之地,且士族豪强众多,赵旻根基不稳,可谓内忧外患俱存。

刘协闻言,果然笑了起来。

其人再次扶起赵旻,温言道:“卫将军确迥异于曹孟德。”

这句话,言外之意简直不要太明显。

赵旻正色道:“曹孟德代汉之心昭然若揭,臣耻于与其人并论也!”

无论何时,喊口号都不能少。

赵旻已经下定决心,在苟的同时,尽快发展壮大实力。

刘协根本成不了明君!

刘协不挂念关中流民,不问官渡之战如何善后,只关心自己皇位,他与刘宏1样自私自利!

这等人做傀儡则罢,1旦大权在握,必定民不聊生!

刘协不知道赵旻的心理活动,他在扶起赵旻后,突然发问:“卫将军何以得知,此处隐藏暗道之入口?”

【作者题外话】:这1章内容大多无趣。对此,云某同样无奈。

典籍中对刘协的记载,基本可以断定,此君类似于高贵乡公曹髦,但其人才具、格局、胸襟、能力均远逊于曹髦。

所以,这1章,咱们聊聊与刘协极度相似的曹髦。

曹髦即位于扰攘之际,本系司马师扶植的傀儡君主,用以替代废帝曹芳。其存在的唯1意义,便是效法汉之刘协,将国祚禅于权臣。

按曹髦死后5年魏室即告覆亡,可知魏晋嬗代之事,本应在曹髦1朝便完成。

然则…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汉晋春秋》

其人不甘于傀儡命运,以舍身讨贼悲壮之举,在历史长河中书写出浓墨重彩的1笔。

曹髦以生命为代价,为魏朝的国祚争取了数年时间,其人虽未能改易天命,但已尽自己绵薄之力。

在曹髦人生的最后时刻,他留下“正使死,何所惧”的遗言便决然出宫,可知其宁愿蚍蜉撼树,亦不愿坐以待毙。曹操性格中的苍凉豪迈,在这位曾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时人赞其“才同陈思,武类太祖”,不为虚言。

(曹髦)神明爽俊,德音宣朗。罢朝,景王(司马师)私曰:“上何如主也?”钟会对曰:“才同陈思(指曹植),武类太祖(指曹操)。”--《魏氏春秋》

后世学者对曹髦讨贼之举,多有非议,认为其冲动鲁莽,枉送性命。

其实在司马氏两代3人篡权乱政的背景下,由群臣“不顾逆顺之理,非1日也”,可知彼时曹髦的选择唯2:或者讨贼身死,或者“坐受废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