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人,昨天晚上你和曹国公家买办吃完饭之后,温家的两个细作,今天早上就离开了杭州。”
马车上,韩方山小声的笑道。
“温家这关是过了,只有搞定四万贯,便能混到他们的圈子里,成败就看今日。”张牧笑道。
片刻后,马车到了杭州儒学处——敷文书院。
敷文书院可是鼎鼎大名的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明朝弘治十一年后改名成万松书院,相传这里乃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相识的地方。
后世的张牧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就来过这里,不过那个时候万松书院已经成了西湖湖畔著名的景点之一。
下车之后,张牧看到这里学子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刚进入书院的仰圣门,便能够听到书院内朗朗的读书声,这里乃是江浙儒学的最高机构,到底气象和金华府儒学有些差别。
看到那些穿着深衣的儒学学生,三五一群,让张牧倒是回忆起来他大学时候那每天跟养猪一样的颓废生活,不由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韩方山引着张牧到了学院后院的一间厢房外,便小声的弓腰道:“武学政就在里面。”
学政乃是皇帝钦点的钦差,主管一省教育科举,儒学生员,乃正三品大员,和布政使,按察使,合成三台,也算是封疆大吏之一。
张牧到了明朝之后发现,确实一般文官官居二品就算是位极人臣了,尤其是废除了宰相之后的洪武朝,一品大员往往都是虚职,比如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东宫辅臣,太子太师等等,更多是一项荣誉。
三品文官,绝对是封疆大吏级别的大官了,所以张牧还有些微微紧张。
一般学政都是皇帝极其信任的宠臣,大多由翰林院官吏充任,红楼梦里面的贾政就曾经被皇帝点过学政。
张牧脱下了外套,露出了穿在里面的蟒袍玉带,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回头道:“如何?”
韩方山看着张牧这一身行头,眼红的就差留下血泪了,弓腰道:“大人英明神武,玉树临风,无人能敌。”
张牧这才走到了门口,弓腰喊道:“学生张牧,求见武大人。”
坐在厢房书桌后的武学政年纪六旬,须发花白,干涸的老脸如同风干的橘子皮一般,手里握着一卷资治通鉴,听到张牧的喊声,便微微的皱起了眉头。
张牧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的,毕竟他管一省教育科举,督考院试,每年县试、府试案首的试卷,他一定是要亲自过目的,以防止当地官员徇私舞弊。
张牧的试卷,他都看过,对张牧的印象,好的不能再好。
尤其是知道张牧的年龄之后,除了惊讶就是感叹。
在他看来,只要张牧这次院试的发挥不失常,这院试案首的名额,非他莫属。
甚至他都都打算等张牧秋闱之后,直接推荐张牧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他此刻之所以皱眉,是因为张牧送来的拜帖,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他锦衣卫的身份,这下这个混迹官场多年的老翰林,倒是有些心里犯了嘀咕。
因为按理说,张牧如今六品武将,又是锦衣卫,已经不需要院试,这真是有些多此一举。
院试和府试不同,取得府试案首的童生,便要提堂号入座,算是一种童生的荣誉,所以他分明看到院试的名单里面有张牧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