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却说炀帝的车驾离开了东京,往汴渠而来。还没走多长时间,早有虞世基、麻叔谋、王弘一班心腹大臣,前来迎接。炀帝也没有到行宫,直接就上船,自己和萧后坐上了十只头号的大龙舟。十六院夫人和众美人被分派在五百只二号龙舟里面。一万只杂船,一部分装载太监,一部分装载乐人,还有一部分供应饮食。文武百官,带领着兵马,都在两岸立营驻扎,没有诏旨,不许轻易上船。炀帝自己的十只大龙舟用索接连起来,居于正中间。五百只二号龙舟,分一半在前、一半在后,簇拥着大龙舟前进。每只船上都插着一面绣旗,编成字号,众夫人、美人都照着字号居住,以便不时宣召。各杂船也都插着一面黄旗,又按照龙舟上字号分一个小号,整整齐齐地排开,不许有丝毫差错。大船上一声鼓响,众船都要鱼贯而进;一声金鸣,各船就要立即停住,如有军法一般,十分严肃。又设了十名郎将为护缆使,叫他们巡视周围。虽然有一万多只龙舟,几十万人,把一条淮河都填满了,但是天子的号令一出,都整整肃肃,排列有序,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
炀帝把龙舟分派好了以后,只见高昌引着一千殿脚女来见炀帝。炀帝看见这些女子都是吴越装束,一个个桃红杏白,十分可爱,满心欢喜,就问道:“她们都分派好了吗?”高昌说道:“分派是分派了,只是还没有经万岁选过。”炀帝说道:“不用选了,等着明天牵缆绳时朕在龙舟上看看再说吧!”众殿脚女领旨,各自散去。
天色已经很晚,今天看来开不了船了,炀帝就吩咐在船殿中排起酒宴,先召群臣饮了一回,群臣散去。又同萧后、众夫人,一直吃到半夜才去睡觉。第二天炀帝起来,传旨击鼓开船。不知怎么回事,这一天一点风都没有,不能挂锦帆。众人只得把缆绳拴上,先把一千头羊驱赶在前边,随后叫众殿脚女一齐上岸去牵挽。众殿脚女都是演习好了的,打扮得娇娇媚媚,上了岸,按照前后次序站好了,船头上轻敲一声画鼓,众女子一齐用力,那十只大龙舟,被一百条缆绳扯着,悠悠漾漾地朝前走去。炀帝与萧后站在船楼中仔细观看,只见两岸上锦牵绣挽,玉曳珠摇,百样风景,千般袅娜。自古以来,从没有那个皇帝像炀帝这样会玩。
炀帝看了,喜不自胜。就对萧后说道:“朕今天这样玩乐,也不枉了做天子一场。”萧后说道:“陛下能及时行乐,真可谓天性聪明。”炀帝说了几句闲话,又同萧后扶着栏杆观看。 走得还不到半里地,只见众殿脚女的粉脸上都微微透出汗来,有点喘息不定的样子。你猜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个时候是四月初,天气刚开始转热,上午的太阳又在东边,正好照在脸上,这些殿脚女不过都是十六七岁的娇柔女子,怎么能禁得起!所以还没有走多远就喘息起来。
炀帝看了,心里想道:“这些女子,原是要她们妆饰美观,如果一个个都流出汗来,气喘吁吁地行走,就一点趣味都没有了。”炀帝想到这儿,急忙传旨,敲锣鸣金让船停住。左右领旨,急忙走到船头上,“当”的一声金鸣,两岸上的众殿脚女都一齐挽住缆绳不走了。又一声金鸣,众女子都将缆绳一转一转地绕了回来。又一声金响,众女子都收了缆绳,一齐走上船来。萧后就问道:“才走了几步路,为何陛下又让停住了?”炀帝说道:“御妻难道没有看见,这些殿脚女才走了不到半里就气喘起来了吗?如果再走一会,一个个流出汗来,成什么样子?这是太阳照着,天气热的缘故,所以朕叫她们暂时停住,必须商量一个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萧后笑着说道:“陛下原来是爱惜她们,恐怕晒坏了。妾倒有一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炀帝问道:“御妻有何妙计?”萧后道:“这些殿脚女,两只手要牵缆绳,又遮不得扇子,又打不得伞,怎么能免得了太阳晒?臣妾看来,倒不如在龙舟上,过了夏天,等到秋凉再去,这样就不会晒着她们了。”炀帝笑着说道:“御妻不要取笑,朕不是爱惜她们,只是这个样子实在是不美观。”萧后也笑着说道:“妾也不是妒忌她们,只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炀帝低着头想了半天,确实没有计策,只得宣群臣来商议。不一会儿,群臣都来了。炀帝走上殿来,群臣朝拜过以后,炀帝就问道:“现在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这些殿脚女,叫她们在日光中行走,很不美观,各位爱卿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众臣想了一会,没有人答应。这时翰林院学士虞世基奏道:“这事好办,只需在河两岸都种上垂柳,清荫交映,就会青青凉凉,不用担心日光了。不单殿脚女可以乘凉,柳根四下长开,这新筑的河堤就会盘结起来,又可以避免堤坝崩坍。况且摘下叶子,又可以喂饱群羊。”
炀帝听了大喜,说道:“这个办法很好。只是这两条河堤,有千里之远,一时半会怎么能种这么多柳树?”虞世基说道:“陛下只需传一道旨意出去,不论是官是民,谁能种一颗柳,就赏谁一匹绢。这些百姓听说有利可图,自然连夜种了起来。臣估计不出六七天就能成功。”炀帝高兴地说道:“爱卿真是有用之才!”就传旨让兵工二部火速写告示,飞马通知两岸附近的乡村百姓,谁能种柳树一棵,赏绢一匹。又叫很多太监监督户部官员,装载无数的绢匹银两,沿途按树分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因这一匹绢赏得重了,那些百姓就不顾性命,男女老幼,不论白天黑夜都来种树。也有一个人单独种一棵的,也有几个人共种一棵的。掌绢官员不管他人多人少,见一颗柳树栽在地下,就当面给一匹绢。众人见赏赐得快,种了一棵,又赶着挖一棵来种,生怕别人种完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近处的柳树没有了,三五十里远的柳树也都挖来种,小柳树种完了,连一人抱不来的大柳树都连根带土扛了来种。真个是:
神不能差,鬼不能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