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我怎么混的呀?见了我就会大风刮蒺蔾,连风(讽)带刺的。好好说话不行呀。”晓梅一脸的不高兴。我忙笑道:“姐,好好的,谁惹你了?”
晓梅撩撩额上的头发,指着额头,紫青的一块,样子有杏核大小。有点委屈地说:“能有谁?还不是他。昨天我跟他又干架了,常年不在家,还说结婚好几年了没个孩子。放屁,他不在家我跟谁有去?他在外面找女人了,没话说了还乱找理由!”
“他什么时回的啊?那生意也不好做了,不行就回家干点别的,一样能生活。”我劝晓梅说。
“他有那女的勾着魂,怎么能回家干呀,回家好几天了,天天吵。成天闹离婚。”
“要不是他在沧州表演时,用‘倒插’白了,让人揍伤了,不然他才不会回!伤了才想起有个家,有老婆!”
晓梅说的“倒插”是跑江湖的一种行话,“倒插”是用在表演节目之前的一种白话。江湖上招呼人叫“拴桩”,然后是“点蓬”,也就是跟我们写小说的用的序了,楔子差不多。然后就用上这“倒插”了。
比如卖膏药的吧,“点蓬”完了就说,这膏药分文不取,免费赠送。人们一听白给那个不要啊,就开始乱抢了,里面有托开始捣乱。这卖药人又说了,有人拿回去补墙洞,那咱不能给他。给应该真正有用的人。
现在改做预约,预约三十人,预约是个有印章的条。然后从三十人里筛出没钱的或是不容易上当人,留二十个。然后再从二十人里在筛,怎么筛呢?
这人又说了,你说拿药膏去治病,我给你要一毛钱喝杯水,你还要不要膏药了?那人肯定不含糊给他一毛钱。然后再考验第二个人,说,那位的钱我不要,就要你的,给二毛你给不?二毛就二毛这不考验嘛。也就三毛五毛的考验下去。
多了不加,加多了真有个不掏的,叫做“炸蓬”那就-哄而散了。最后开始“挖正点”了,然后说,我加三块你掏不?有人掏了,卖药然后把钱还给人家,送膏药这人,又加到五块,然后又退钱送膏药。当所有人都确信钱还退时,把钱加到十元一贴了。然后说,把不坚定的分子的钱退回,谁要钱赶紧走!并加杂着难听的话。
等大伙都信钱一定退时,卖药的则说,你们真信十元买一贴吗?舍得给我吗?
众人当然说,十元就十元,舍得。此时里面的托出来说,谁要后悔全家死光光,家里着火,都暴病!
然后卖药的拿出药来,上面标价全是十五二十元一贴。卖药的则说,凡十元的全增二十元的药,五元的给十五的。众人这才知道买了药,还认为得了便宜。
这就是江湖上的“倒插”。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