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针鼻
现在的“半边天”可真是轻松自在,没事就几个坐在一起磕磕瓜子聊聊天,打打麻将和扑克,有的还喜欢邀几个伴唱一下歌或是跳一阵舞,脚上穿的不是皮鞋就是胶鞋,衣服全都是选漂亮高级和时新的买,出门不是坐车就是骑摩托,根本就不用走路。
过去的妇女可就辛苦多了,在田土中劳累了一整天或是在单位和工厂里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忙完吃的后,就要开始就着很小的煤油灯,住在城镇条件稍好一点的可能照一盏不很亮的15瓦左右的电灯做起针线活来,一直要做到将近转点才上床。
那时候穿皮鞋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胶鞋也很少有买,而且没有钱舍不得买,一般都是穿布鞋。做布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别是打鞋底那道工序非常费劲,几十层布加上棕衬几乎有半寸厚,要一针针地钻穿拉紧才行,而且必须钻得密密麻麻的才能耐穿。打鞋底光靠手捏针是没法钻穿的,必须在手指上戴一种叫“针顶”的工具将针用力推过去。针顶是铁质的,形似戒指,上面有许多芝麻大小的氹,针鼻放在里面不会滑动。由于是铁顶铁,一下没cāo作好,针鼻便极容易顶烂。针鼻一旦顶烂,那根针便不能再穿线而报废了。那时候除了冬天和早chun,人们一般都是打赤脚,由于害怕针刺脚,断了鼻的针一般都不能随便乱丢,要用一个小容器装好收藏起来。
从前的妇女用针的机会是很多的,袜子的底因为是纱的很容易穿眼,必须缝上布底,布底也有二三层,也要用针绞好。那时的衣服多是质的,不禁穿,又要用布票才能扯到布,布票少,钱也紧,所以补丁叠补丁是司空见惯的事。妇女在打补丁和钉扣子时,也要用针线,所以,对针线是看得比较重的。
那时候汽车,摩托和单车都很少,到什么地方去,人们一般都是走路。王兴祥是个经常在外面跑的人,利用女人离不开针又十分节俭的特xing,以补针鼻子为名骗过不少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