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谁也逃不离
无情无爱此生又何必
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终究已注定
是否能再多爱一天能再多看一眼
伤会少一点
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谁也逃不离
无情无爱此生又何必
无情无爱此生我认命
这世上并不存在原本天造地设的一对,只存在“某一段时间内天造地设的一对。”
所以你现在没找到另一半不要紧,世界这么大,总有人和你互补。
我们都愿意相信还是存在那种一个姑娘从小各种缺爱,长大以后遇到王子暖男的故事。
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莎士比亚也是一个贱货。
爱情和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传播的推动力量是“自我利益”,人们通过相互的社会交换获得双赢。
所以关系中不可能一方总是付出另一方总是索取的,这不叫交换,叫做慈善。
一个特别匮乏的人只会吸引来另一个匮乏的人。
当然,他们匮乏的东西各有不同,也一定可以带给对方一些什么。
因为一个人能长这么大肯定不是白长的,他不可能各方面都匮乏,正因如此人们才可以互补,否则交换就很难发生。
有一位从小缺关爱的女士,她男朋友特别会关心照顾人,她是真心觉得自己男朋友能做饭收拾屋子简直是无敌好男人啊。
这个男孩也心甘情愿地做,条件就是我给你吃最有营养的东西你就得吃,家里怎么布置怎么收拾你别管,我来决定。
女孩缺关爱,男孩缺认可、掌控和价值感,而在这段关系中两个人都彼此满足了。
所以关系重要的是平衡,是同等的施与受。一旦失衡,就难长久。
仔细观察,奇葩真的都会在户口本上相遇……有可能表面上两个人很不一样,但凡是在一起的人骨子里都是非常像的,比如受虐狂和施虐狂。
当我们咨询过上千个案例,从没见过一例夫妻俩中有一个人特别健康,另一个特别缺爱的。关系里,所有人都是各取所需。
有可能表面上妻子特别缺爱缺安全感,整天向丈夫索取,丈夫对妻子很好,情绪上物质上各种满足妻子。
大家都觉得丈夫给妻子的多,丈夫更暖所以更健康,其实不然。
丈夫极大可能有拯救者情结,或者是个“中央空调”,只有通过不断给予别人才能获得满足感、优越感和成就感。
妻子和丈夫都缺,其实都是在讨。妻子能获得安全感,丈夫能获得价值感。
我也遇到很多案例,妻子各种脾气不好各种作,但是丈夫非常平和稳定。
一开始我也好奇丈夫怎么会找这样的妻子,后来我发现,这样的丈夫通常缺乏情绪感受力,情感是比较“木”和比较压抑的,情绪化的妻子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刺激。
这样缺乏情感表达的男人如果再找一个平和的妻子,生活会十分压抑沉闷,所以会找那种能表达能“作”出来的妻子。
家庭中的情绪是需要出口的,如果愤怒不由这个人表达,就会由另外的人表达出来。
个人认为关系这个东西特别公平,真的没有便宜可占。
如果一个人条件比你好特别多,性格比你好特别多,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就大很多,那他凭什么和你在一起受虐呢?如果他和你在一起,一定是你能满足他。
那么问题来了,好多人说那我从小就缺爱,现在也各种作各种木,到哪里找一个和我一样奇葩的人呢?
更何况了,难道小时候不幸福长大还要不幸福吗?我有病,你倒是给我药啊!
我说,首先要看这个“病”怎么定义。
让我们摸着良心想一想,谁从小长到大没经历过点挫折啊?谁没遇上过点“创伤”啊?谁是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的啊?
那些从小被保护和宠爱得特别好的人,进入社会才发现世界原来不是围着自己转的,这时候痛苦才刚刚开始的呢。
所以如果你非要说病,那每个人都是病人,好的心理咨询师就是那些病得“刚刚好”的人,他们既知道生病是什么感觉(能够理解你),又不是成天病怏怏的(能够帮到你)。
既然每个人都是病人,每个人也就都是正常人。
如果这个世上所有人都完美得像造物主一样,那每个人不就都会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了?多没意思呀!
咨询做得越多,我就越少地去把创伤划分轻重和等级。
因为无论经历过什么,那只不过是一种人生体验而已,其实并无好坏之分。
如果你小时候缺关爱,那说明你独立和自由的人生体验比较多。
如果你从小被打压控制,那说明你忍耐和容让的人生体验比较多。
语言和念头也都是有能量的,你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和评论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你的人生。
人总有这种倾向,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好,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其实真正得到了你也不见得感觉好)。
我们的问题都是来自于这种态度,而并不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在我的工作坊里,有一次我让学员两两分组,a扮演自己的妈妈,b扮演小时候的a,两个人互动。
练习结束之后,很多b反馈说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得到太多关爱。
一直渴望有一个会照顾自己的妈妈,然而这次通过扮演儿时的a,体验到了从小被照顾的孩子是什么感觉,发现妈妈总在身边转其实也挺烦的,有时候还感到有些窒息,一点也不自由。
我们的各种人生体验都是如此,真正想来,也无法严格分出个好坏,它们只是不一样罢了。
不管你经历了什么,既然能长到这么大,就一定有一些资源和好的东西(否则你早就被优胜劣汰掉了)。
既然你有好的东西,那么自然会有人想要(别人又不傻),如果这个想要的人恰巧也能给你你需要的,你们就可以愉快地在一起了。
然而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
作为人,我们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比如你过去被关爱的人生体验特别少,某一段时间里面你可能会很想要关爱,这时候正好有一个人能给你,你们就顺理成章在一起。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你感觉并不那么缺乏关心和照顾了,希望多一点自由和价值感,那么这个人就不见得仍然能够满足你了。
所以有人关心前面写的两种姑娘的结局怎么样,实话说我也不知道。
她们现在和伴侣能够互相满足,但是有一天第三段里的姑娘忽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吃男人给她做的“营养餐”;
或者第六段里的男人觉得我受够了,我宁愿过平静麻木的生活也不要成天听你撒泼,那么他们的互动一定会改变。
这种时候,一种解决方法是分开——这也是大多数人常选择的;另一种办法是去看两个人能否共同成长,创造性地满足彼此的需要。
比如,丈夫受不了妻子歇斯底里,那么妻子是否有可能去学习一下情绪管理?或者女朋友不再那么好控制了,男友能否学会尊重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这些需要通过看书、思考、接受咨询和上课等各种方法来实现,改变不是易事,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努力,但改变永远都是有可能的。
爱情里,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
了解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也了解自己可以付出什么,同时也要明白,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世上并不存在原本天造地设的一对,只存在“某一段时间内天造地设的一对。”
所以你现在没找到另一半不要紧,世界这么大,总有人和你互补。
也不必担心现在和伴侣能够暂时满足彼此的需要,以后变了怎么办。
人总归都是要变的,重要的是你们能否一起改变,一起磨合得更好。
所以人生也好爱情也罢,不至于那么严肃,不是说我小时候倒霉就一定一辈子不顺。
一生就这么短,纠缠那些过去发生的不愉快太不值当了。
还不如去看看你现在已经拥有的,并且发扬它们,分享它们。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