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5章 小时候的烟火以及火龙烧仓(第1 / 2页)

第505章 小时候的烟火以及火龙烧仓

稷下关内,军需官李朝奉刚刚分发完物资,自大明改制以来,按人按需分配资源,确保一人不拉,又定下福利待遇分级制度,不论官位高低,白身贵胄,只看其职责分工,每旬一察,而后定级,能者上,弱者下,评优者升,定差者降,全看个人所作所为。

哪怕是种地老农,勤勤恳恳侍弄土地,也能积累工分,依此下发的资源,足以保证生活所需,更别提每逢节假,柴米油盐都有专人送达,无有疏漏。

往往是农户上交的粮食,转了几回手,又能回到自己手里,还要凭空翻几倍,他们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这般多粮食,还有闲的蛋疼,精通术数的士子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果是大明每日的粮食支出,数倍于粮食的添进,这还是拿最底层的待遇算出来的,不包括上几级的福利待遇。

这个消息闻风而至,转眼传遍大半个明朝,百姓无不惊叹,而那名士子,则是在某个夜半时分被人敲开家门,连行李带人一块打包带走,听说是入了户部,如今正负责人口普查的相关计算以及大明百姓福利待遇的二次堪定。

反倒是那则小道消息随着这位新任户部侍郎一同声名远播,世人都传,大明帝有一个聚宝盆,往里面放一粒粮食,就能生出万粒,所以大明之下,粮米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仓禀足而知礼节,能吃饱饭,对于百姓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故而虽然大明以外张无忌凶名传的厉害,引来诸多陈腐大儒口诛笔伐,但在大明境内却是万家生佛,民心所衷。

前朝时,李朝奉本是个看管粮仓的小吏,只是他清楚的很,那粮仓里已经无有半粒米,耗子来了都得掬把泪再走,更别提人了。

那粮仓里轻易不可动的赈灾粮早早就被城里的大官转手卖了出去,换来风雪月的银两,你道为何无人追究,只因那笔雪银上下打点,从幕后的高官,到找路子销赃的中人,人人有份,连李朝奉都有一笔入帐,上下封口,官威甚重,谁敢说个不字,谁又敢掀盖子?

只等寻个天干物燥又起大风的秋日,一场大火,火龙烧仓,把账给清了,再把白的银子揣好,谁屁股底下都是干干净净的。

可李朝奉清楚,他拿的那份钱,是买命前,一旦火起,第一个烧的就是他,哪怕侥幸活命,也会有人让他永远闭口,朝廷怪罪下来,总要有几个替罪羊的。

但他也没有办法,干这份伙计,能混个温饱,可李朝奉不愿自己是个泥腿子,辈辈都是泥腿子,儿子越发大了,他比他老子聪明,李朝奉还盼着儿子能当官,当大官,到时候分钱也能拿大头。

可当官光聪明可不成,考官的茶水费,衙役的跑腿费,各关节的打点缺一不可,不然文章写的惊天动地,也要被打压至无名。

谁成想城头变换大王旗,朝廷没了,换了新朝廷,李朝奉胆子小,等那些凶神恶煞,穿着飞鱼服的差人一来,就把自己做过的事一五一十都给交待清楚了,就差把七岁偷看王寡妇洗澡的事都给说出来了。

傻人有傻福,因为李朝奉十分配合,还举报有功,不仅没被杀头,反而待遇定级的时候给加了半级,还给分了个军需官的位置,只不过这些年积攒下的家底都给收了上去,换成了柴米油盐,还要背诵冗长的军事条例,按那些差人的说法,是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戴罪立功什么的李朝奉不在乎,他庆幸的是自己活下来了,不仅活下来,连带自己宝贝儿子和老妻都活着,活着好啊,以他的福利待遇,每旬结余可是不少,可以称得上是富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