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不一的小楼,悬挂着不同的招牌,老字号店铺随处可见,每个分叉路口则是摆摊小贩的天下。整条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行人。
自从一年前朱大帅立旗举义,占了墨坎县,虽说把税收到了十年后,但治安慢慢稳定下来,百业也就渐渐欣荣。
人心思定,都是要生活。
嘀嘀!
顶着巨大瓦斯气橡胶袋子的气包车,按着喇叭催促人躲开,本地缺少燃油,所以车子大多烧瓦斯气。
池桥松从口袋里搜刮一番,找出五张一毛面值的毛票。
看了一眼票价要一块的气包车,讪讪的缩回手。
从讲武堂到自己家,有气包车、黄包车、倒骑驴三轮车、牛车马车等好几种交通工具,可惜都要收费。
所以池桥松干脆一路走回去。
走了足足一个小时,出了县城的围墙,便进入一座矮山,在矮山脚下一条水沟蜿蜒流淌。
沟边分布着几户人家。
池桥松路过时,有熟人喊他的名字,他都简单回应。
爬了十分钟的缓坡,终于到了他自己家,是一处山腰平台。盖了三间砖房两间土房,还有一间茅厕。
几只老母鸡悠闲的刨土,没栓链子的大黄狗滴尿迎接。
已经七岁还没上学的二弟池桥武,骑着一根竹马跑过来,大呼小叫:“大哥回来了,大哥回来了!”
五岁的三妹池小芽,抱着一岁的堂弟池桥水,费力奔出房门。
身后还跟着走路歪歪扭扭的两岁小弟池桥东。
“大哥大哥!”池小芽开心的咧嘴笑。
池桥松淡淡点头。
身为大哥,比几个弟弟妹妹大很多,前身表情一向是相当冷酷的,充分营造出长兄如父的威严。
进了家门,父亲已经抽着旱烟,等在门口。
“你咋回来了?”
“朱大帅去打仗了,讲武堂的老师都被抽走,没人上课,让回家等通知。”
“咋又打仗,这才安稳没到一年,还让不让人好好活了。”池父瞪着眼睛,重重叹一口气。
“应该波及不到墨坎县吧。”
“小松小松……”系着围裙的母亲也走出来,拉着池桥松就是一阵嘘寒问暖,随后又匆忙离开,“我还要做饭,跟你爸好好聊聊。”
…
…
…
融入池家,融入池桥松这个身份,比想象中要轻松。
吃完午饭,父母就去田里干农活了,没让池桥松跟着干活,只是叮嘱他勤修武功,千万不要懈怠。
三妹池小芽留在家里,照顾小弟池桥东,和二叔家的池桥水。
池桥松闲不住,准备去后山的山田转一转,找机会把脑海中的一亩薄田具现化,实验自己的金手指。
二弟池桥武非要嚷着跟他去。
被池桥松直接打发给了父母:“你这么爱干农活,就去帮爸妈锄草。”
这座山没有正式的名字,附近农户都称它“一道坎”,是墨坎县城往外的第一道坎,高低不过百多米。
池家在后山地方,偷摸开辟了十几亩山田。
不用登记造册,自然也就不用交税,这也是池家舍得拿出学费,送池桥松去讲武堂习武的底气。
可惜前身资质太差,又没钱买打熬筋骨的药材,三个月下来并没练出什么名堂。
想着心思,已经来到了山田处,因为坡度的问题,这些山田并不连在一起,零星分布在各处缓坡。
他找了最平缓的一块,约莫有一二亩。
深呼吸一口气,心中缓缓呼唤,顿时,脑海中不知名空间的一亩薄田,化作一道光飞入山田中。
——————————————
ps:回来了,深思熟虑几个月时间,找回了写作的初心,这一次老白带来一段不一样的家国情怀故事。
博您一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