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02章 渐入佳境(第2 / 2页)

“相对贫瘠的地方,我们再按照之前习惯,撒入肥料,草木灰,进行熟土,但如果不是黑土,就不在我们优先开垦的名列上。”

“像是之前鄱阳那边,主持开荒,那里淤泥累积,土地就很肥沃,是黑土,开垦后,也是就暴晒了一段时间,撒了草木灰,没多久就种上了水稻。”陈公明对这些还是很上心的,毕竟就他做过官,且和当官的打过交道,慧拙只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出身。

陈公明又道:“第二个,就是将种植技术传播出去,从乌萨奇部落开始,他们部落就在火山脚下,土地肥沃,四季如夏,作物生长很快,我们要大宗粮食运送回鄱阳那边,靠自己种不可能的,只能靠他们种,种的越多,粮食越便宜。”

“下次再运来丝绸和瓷器,就能换更多粮食,乃至于下次我们扩张,征服部落,他们已经开垦的田地,我们也能直接拿来用,他们擅长种地的农民,也就成了我们的农民,所以我们征服部落,一定要做好准备,只杀贵族,巫师,杀死压迫他们的人,对普通土著,则赐予土地,并让其他人无法兼并,这样他们才会听我们的教化。”

“第三,就是寻找合适的地方,海岛,修建我们自己的港口,方便下次直接运输从中土来的灾民,还有武器。”

“第四,寻找矿点,师尊曾说过,吕宋多火山,多火山就必定多矿脉,江南西道盐铁都院,毕竟是侵占自朝廷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最好能在这里自己大炼钢铁,制作武器,且火铳暂时不能全覆盖的话,传统冷兵器,一定要到位,尤其是弓弩,箭矢,盔甲,这些。”

“金蟾还托我们找到适合大规模种植香料的地方,开种植园,这香料虽没有粮食重要,但也可以换真金白银,真金白银可以用来造坚船利炮,这也要上心。”

“为了造船,三清宫都暂停了修建了,我们这边还要留心适合的大木头,下次他们拉了人和武器来,就把这些大木头拉回去,就当我们给师尊修建道场的孝敬,就算不用来修建道场,用来造大船也是好的,我们这边就造中小型船,完全够用了。”

………

吕宋这边已经开启了疯狂种田模式,土楼开始修建,土地开始平整,小船开始出海捕鱼……一切进入正轨。

江南西道这边却开始阴雨连绵,许甲都半个多月没有见到太阳了,顺济小龙王飞上天空,要驱散水炁,都无法做到,许甲的九江水帝身神,统帅水炁,也仅仅是将水储蓄住一部分。

“洪水还是不可避免,我们这里治了水,别的地方没有,上流的水还是会跑到这边来。”许甲心中想到。

灾民越来越多了,淮地已经泛滥成灾,不少人往江南西道跑,这边已经被描绘成了福地。

许甲看了看地理图,决心入湘鄂之地,前往鄱阳之姐妹湖泊,洞庭湖及其周边治境,实现湘赣鄂三角地带,形成循环。

上古大禹时期,想必也是这样,大雨不停的下,洪水不停的来,除了将洪水疏导,排入海中,没有别的办法。

冬日大雪,春日大洪水,夏秋日大旱。

不过虽然大洪水,但毕竟水往低处流,影响产出,但不大可能颗粒无收,只是说大概率减产,因为就算夏日大旱,许甲挖的那些水库,以及沟渠,以及鄱阳的储水量,也足够用了,甚至秋粮还能大丰收。

要是冬日无雪,春夏无雨,鄱阳湖,和水库的水都不够用了,那才会颗粒无收。

总之江南西道,虽然天气恶劣,但还不至于真的有人饿死,甚至老百姓还能一个月,割一斤猪肉来吃吃。

所以这些逃难的,逃荒的,都奔着江南西道来了。

但难民,流民从来都是一个问题,德兴,玉山,最多每县吸纳两万人,而且得是有资产的,这些人能融入进去。

单纯的失地农民,破产小市民,这些进入城池,无疑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所以只能组织开荒,组织住入帐篷,大通铺,进行以工代赈的大工程。现在虽然做工程不要钱了,但要吃的啊,坐吃山空很快都会吃完。

江南西道的老百姓还好,家家户户有够吃两年的存粮和种子,但不可能去收刮他们的粮食,让他们失去了抗风险能力,只会制造更多的灾民。

许父的计谋提高粮价,然后开仓放粮,也仅仅是解了燃煤之急,一部分商人自称能从倭奴国,安南国,暹罗国,从海上拉来粮食,要价却是三倍,许甲也是口头答应了,然后就派遣了敖锦前往南海,让敖嘉配合,将他们吹到吕宋去,全部给他们扣押了,再让金蟾对他们收编,继续从这些国家收购粮食,用丝绸,瓷器进行付款。

许甲这边已经有了织布工厂,改良版本的纺织机,织成的丝绸又细密又平整,统一没有什么瑕疵,染色过后,再出口出去,价格很高,如果不是销售渠道受到限制,至少可以给许甲带来每年五十万两白银的创收。

许甲又向商人们悬赏了这种作物,将来可以海外大量种植,开种植园,用大量优质布进一步收割财富,毕竟丝绸属于奢侈品。

如果种麻来织麻布的话,工序太多,耗费人力资源太多,麻布也不怎么保暖,可可以制作成袄,裤,可以保证大批人不生病,不冻死,甚至制作甲,比皮甲成本更低,更轻便。

若不是纸甲怕水,许甲都想大规模制作纸甲,然后让道民画上符箓,直接造反算了,可这种造反是不可控的,只能当流寇,不能坐地发展,许甲要的还是稳定的后勤。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