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和接过刀说,谢张监军,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张仲清却又忧虑道,如果一击而不中,怎么办?
李叔和道,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张仲清沉思一瞬,下定决心道,太史公说得好,有的刺客把事办成了,有的把事办坏了,但都是永垂不朽的。好,那就干吧,你去挑选死士,本监修书请客。
郑注回城之时,李叔和亲自迎接并呈上监军的请柬,说,节度使,监军备了一万斗新丰美酒,“满酌香含北彻花,楹樽色泛南轩竹。”(唐,储光羲,《新丰主人》)邀大人和弟兄们共饮。
郑注不清楚张仲清有无接到仇士良密令,但他有五百亲兵护卫,却也不惧张仲清,而且他也必须面见张仲清,李训虽然与他一起谋划,但甘露之变时,他并不在场,他要与李训割席。于是,他欣然应允说,哈哈,李兄弟,张监军要是没有你说的那么多酒,弟兄们喝得不尽兴鼓噪起来,本帅可就不管了。
李叔和拍着胸脯说,郑帅放心,酒肉管够。
郑注稍作休整,带兵赴宴,李叔和在花园露天设席,留郑注亲兵吃喝,郑注单独带了四位贴身侍卫进屋,宾主落座饮茶,郑注饮得一口,正要筹措说辞,李叔和上前续杯,然后抽出佩刀,砍下了郑注头颅。
李叔和行事之快,连张仲清也始料不及,四名侍卫呆立当场,被李叔和一一砍伤,张仲清大喝一声,杀。伏兵冲出内堂,锁闭大门,将郑注亲兵全部杀死。
这时,张仲清方才出示密旨,向将士宣读。然后,屠灭了郑注全家,另杀副使、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和掌书记等人,以及其他党徒。杀死一千余人。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李叔和带着郑注的头颅来到长安进献,仇士良命人将头颅悬挂在太极宫东北兴安门外。
次日晨,长安百姓来到兴安门下,抬头向上看,只见那据说是郑注的头颅,与李训、王涯等人的头颅排在一起,经过一夜的风冻,都变得浮肿僵硬,无法辨别头颅的主人了。前排的百姓试着看清他们受死时脸上的情状,但很快被不断涌入的看客挤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