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争解元:如何取得一个科举名额(七)(第1 / 2页)

七、令狐子直

李义山离开郑州荥阳老家,回到济源玉阳山,见了师尊,说了东都留守令狐壳士邀其与诸子同游的事,请求辞去道观里的身份和职务。

师尊很为他高兴,他勉励李义山说,下山也是修行,东都留守府是个好去处——走前,记得去跟公主告别,你在山上写的诗,近日公主看到了,很是喜欢,要是有新诗,也请赠给她。李义山受宠若惊地答应了。

李义山与道友永道士、彭道士、白道者,以及清都刘先生饮茶作别,正值七夕——西王母见汉武帝的纪念日,他作了一首告别诗,表达了他喜欢山中清静,又向往世间繁华的既要又要心理。诗题为《曼倩辞》,曼倩是东方朔的字,东方朔是汉武帝时一位诙谐滑稽的辞赋家,汉武帝没有重用他,但是很喜欢听他讲笑话,偶尔也会采纳他的讽劝。李义山很欣赏东方朔面对君王时的自然和轻松,他的诗是这么写的: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西王母离宫)归梦碧桃闲。

如何汉殿穿针夜(七月七日夜),又向窗中觑阿环(小仙女)。

告别了公主,他下山来到洛阳,依旧借住在堂兄李让山家,次日一早便去东都留守府衙报到,令狐壳士安排他与令狐子直、令狐纶一起跟老师复习经书。本年八月,令狐子直作为东监(洛阳国子监)太学生,将在洛阳参加秋试。

秋试由州府在考院举办,因为都是本乡仕子,故称为乡试,常在每年八月开试。获得乡试录取,就是取解,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取解者名录,由州府十月二十五前贡送户部,故取解者又称乡贡进士,俗称举人。各州乡贡进士共约二千人,经户部一一核准后,即可到长安参加春试。

春试由礼部在贡院举办,因为会集天下举人,故称为会试,常在次年正月开试。获得会试录取,就是进士,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自玄完宗开元年间以来,每年定额录取进士三十人左右。故大约每七十位举人,只取一位进士。

令狐子直日常要随侍父亲参与公务,每日的备考时间已经不多,李义山与他交换了对于孔孟、五经等经典的理解,两个人都觉得获益良多。

李义山对经学的领悟,一是来自父亲和处士叔的传道授业,二是来自田间劳作、抄书贩舂、陪护病人、修道放利和行卷干谒中获得的个人感受。令狐子直的学问,则是既来自于令狐壳士亲授的道德文章,又形成于父亲宦海浮沉带来的正道沧桑。

令狐壳士罢相那一年,令狐子直刚好十八岁,只比此时的李义山大一岁。令狐壳士先是被贬为宣歙池(安徽宣城等地)观察使,再贬衡州(湖南衡阳)刺史,次年夏又迁职郢州(湖北钟祥)刺史,年底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洛阳盘桓二年有余。大概说来,穆宗在位四年,令狐壳士贬谪两年,赋闲两年,终穆宗一朝,令狐壳士不得重用,且屡遭打击。

在这期间,令狐子直陪着父亲宣州制纸、衡阳观雁、郢州挖葛、洛阳种菊,没有参加科考。他也没有必要参加科考,谪臣之子,不作无谓的努力。敬宗和当今圣人复用令狐壳士后,令狐子直才能有所谋划,但是事情不尽如人意,去年父亲在户部尚书任上,他要回避,又没有应试。今年三月,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令狐壳士又从中枢调到地方,出京任东都留守,好在令狐子直又可以应试了。光阴荏苒,他已经二十七岁了,明年春,他要一击即中。

令狐子直一直在物色一位伴读者,令狐纶喜欢舞刀弄剑,读兵书和传奇,跟他不是一个生长方向,他想找一位有学问的,与他互有参差的,最重要的是谈得来的年轻人,寻常的仕子见到令狐父子,慑于权势,只会讲恭维的话,不敢直抒真知灼见,令狐子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直到那一日,李义山自称“白乐天之友”登门拜谒。

二人共读越久,越是互相佩服。令狐子直原以为李义山只是少年才情,能诗善文,但李义山对经典原文记忆之准确,对历史典故了解之全面,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偶尔叹息说,比义山弟痴长了十岁。李义山说,低头抄了几年书,没想到居然记下了。另一边,令狐子直的态度也让李义山折服,他待人谦逊,喜怒不形于色;处事智慧,不为惊人之事;思想深沉,不作惊人之语。他的一言一行,对多才急智的义山是一种提示和引导,除此之外,义山感佩更多的还是令狐子直兄长般的包容、赏识,以及自由。

洛阳秋试,令狐子直榜上题名,李义山很是为兄长高兴,令狐壳士准他们在洛阳城内外游玩两日。令狐子直带着李义山,驱车载酒,去履道坊拜访白乐天。

到了白宅门口,只见白宅门户大开,大肚子门人正在门口翘首迎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