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4.第54章(第1 / 2页)

第55章

苏小梅见状,不禁有些疑惑,忍不住问道:“陛下,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大长公主的下落,反而去查这个民间的格格呢?”

李清歌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大长公主是清朝唯一可以用来制衡我的人,现在肯定被严密保护着,我们刚来这儿,不容易打听到她的消息。等今天晚上见了大长公主,我有信心把她夺回来,不用白费时间。至于这个民间的格格,我看她举止不凡,以后肯定有好戏看。”

说到这里,李清歌的思绪不禁飘远。她本来还打算派人去查查那个继后那拉氏的底细,但现在,她已经知道自己身处《还珠格格》的世界里,那继后便是剧中经常与主角作对、最后结局不好的反派皇后。对于这个皇后,李清歌既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她觉得,人都是复杂的生物,有很多面。就像明太祖朱元璋,大臣觉得他喜怒无常、残暴严苛,但百姓却称赞他惩罚贪官、发展农业,是明君的典范。对发妻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他又表现出深情厚义、慈父的一面。所以,一个人的形象会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只有综合各个方面,才能看到完整的人。

同样的道理,这位皇后在妃嫔面前端庄持重,但在主角团面前,却和容嬷嬷一起被当成了老巫婆。李清歌很好奇,如果这位皇后知道她早逝的女儿还活着,会是什么反应呢?想到这里,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夜色渐浓,月光如水般洒满整个驿馆。李清歌换上了一身夜行衣,身形矫健地穿梭在夜色中。她的目的地是皇宫,那里有她想要见的人——大长公主。

皇宫内,灯火通明,戒备森严。但李清歌却如入无人之境,轻松地避开了所有的守卫和巡逻队。她来到了大长公主的寝宫前,轻轻推开门,只见大长公主正端坐在铜镜前,对镜梳妆。

大长公主见到李清歌,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清歌,你怎么来了?”

李清歌微微一笑,走上前去,握住大长公主的手:“我来接你回家。”

大长公主的眼眶湿润了,她紧紧地回握住李清歌的手:“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便已心意相通。李清歌带着大长公主,轻松地避开了皇宫的守卫,回到了驿馆。

一夜好眠,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时,李清歌已经换上了龙袍,戴上了金丝通天冠,冠上垂着十二旒白玉珠,显得威严而庄重。她站在驿馆的门口,望着远处缓缓升起的朝阳,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豪情与壮志。

乾清宫,是清朝皇上处理政务、接待贵宾的地方。自从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就搬到了养心殿住,但乾清宫仍然是后宫中最重要的地方。为了彰显天朝的威仪,乾隆皇帝特意命人精心装饰了一番,以迎接李清歌的到来。

李清歌带着大长公主和苏小梅,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乾清宫。宫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乾隆皇帝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李清歌等人,立刻迎了上来。

“清歌,你终于来了。”乾隆皇帝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和欣喜。

李清歌微微行礼,声音清冷而坚定:“臣李清歌,参见皇上。”

乾隆皇帝连忙扶起她,笑道:“无需多礼,快请坐。”

一行人分宾主落座,乾隆皇帝开始询问李清歌此行的目的。李清歌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来意:“臣此次前来,一是为了接回大长公主,二是为了见识一下清朝的繁华与强盛。”

乾隆皇帝闻言,哈哈大笑:“好,好,你果然是个直爽的人。放心,朕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歌在乾隆皇帝的陪同下,游览了皇宫的各处景点,见识了清朝的繁华与强盛。她对于这位清朝的皇帝,也有了几分了解和欣赏。乾隆皇帝虽然有些好大喜功,但确实是个有能力的君主,他治理下的清朝,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而李清歌的到来,也给清朝的皇宫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她的聪明才智和独特见解,让乾隆皇帝和后宫的妃嫔们都对她刮目相看。她与大长公主的深厚情谊,更是让众人羡慕不已。

在这段时间里,李清歌也没有忘记那个民间的格格。她暗中派人调查了她的身世和背景,得知她确实是个善良、聪明、勇敢的女子。她对于这位格格,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她知道,这位格格的出现,一定会给清朝的皇宫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风波。

而这场风波,也将成为李清歌在清朝皇宫中,最为精彩的一段经历。她期待着,与这位格格的相遇,期待着,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昨天晚上,月华如练,静静地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给这座古老的皇城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银纱。李清歌,这位在宫廷中略显特别的女子,正沉沉地睡着,她的睡颜宁静而安详,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无法打扰到她的梦境。然而,乾隆皇上却在这宁静的夜晚,突然觉得她所住的地方不够气派,配不上她即将迎来的身份。于是,他一声令下,宫里头的人便如潮水般涌动起来,连夜忙活,一直到天亮,就是想弄得热热闹闹的,显示下皇家的气派。

这会子,乾清宫那真是气派极了。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整个宫殿都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之中。儿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荣耀,开得更加灿烂,像锦绣一样铺满了整个庭院。绸缎子像云彩似的铺陈着,五彩斑斓,流光溢彩。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珠宝,金子银子亮得晃眼,仿佛将整个康乾盛世的繁华劲儿都凝聚在了这里。

乾隆皇上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威严而庄重。他说是要请客吃饭,便特意将李清歌叫到了这儿,在宫殿中间摆开了盛大的宴席。宴席的布置极尽奢华,桌布是织金绣银的绸缎,餐具是精雕细琢的玉器,每一道菜肴都是御厨们精心烹制的佳肴,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皇上坐在最中间,高高在上,却显得有些孤零零的。下面分左右两边坐着人,左边是皇家的亲戚,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右边则是文武大臣,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等待着宴席的开始。

在皇亲这边,庄亲王允禄坐在最前头。他是康熙皇上的第十六个儿子,自从十三王胤祥没了以后,他跟世宗皇上最为亲近。如今,康熙皇上的儿子们一个个都没了,允禄因为是十六子,又继承了铁帽子王的爵位,所以在皇亲里头辈分最高,血缘也近,地位更是尊贵。他身着华丽的亲王服饰,头戴宝石镶嵌的冠冕,神态庄重而威严。

和亲王弘昼则坐在允禄的旁边,他是乾隆皇上的亲弟弟,以荒唐出名。他特别喜欢自己给自己办丧事,这荒唐事儿是真是假,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弘昼身着华丽的服饰,但神色却显得有些懒散和无所谓,仿佛对这场宴席并不太感兴趣。

弘晓,作为胤祥的儿子,继承了怡亲王的爵位,也是铁帽子王之一。他坐在弘昼的后面,虽然地位尊贵,但神色却显得有些拘谨和谦逊。他知道自己的堂兄弟毕竟不如亲兄弟亲,所以在座位上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礼貌。

其他皇亲,都是按照地位高低、跟皇上亲疏来排座次的。他们或坐或立,或谈笑风生,或低头沉思,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文武大臣这边,阿桂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他身着武将的铠甲,头戴红缨帽,英姿飒爽,威风凛凛。连皇上宠爱的和珅、聪明的纪晓岚都比不上他。阿桂是乾隆朝上文武都行的杰出人才,皇上特别喜欢他。去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他立下了大功,家里世代都显赫,军功一大堆,常常让和珅都矮了一截。在宴席上,他端坐着,神色庄重而威严,仿佛是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

和珅则坐在阿桂的旁边,他身着华丽的朝服,头戴官帽,神色却显得有些复杂。他知道自己在皇上面前的地位不如阿桂,所以在宴席上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谨慎。他时不时地偷瞄一眼阿桂,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才能在皇上面前更加得宠。

纪晓岚和刘墉则坐在和珅的对面,他们两人都是朝廷中的智者,常常与和珅斗智斗勇。在宴席上,他们谈笑风生,神色轻松自如,仿佛并不把这场宴席当作什么大事来看待。然而,他们心中却都明白,这场宴席背后所隐藏的政治风波和宫廷斗争。

乾隆皇上仿佛忘记了今天还要见大炎女王的事儿,他一挥手,宫人们便鱼贯而入,将好吃的好喝的摆满了各桌。皇上和大臣们吃得开心,笑得合不拢嘴,仿佛整个宫廷都沉浸在这份欢乐和喧嚣之中。

然而,在这份欢乐和喧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紧张和担忧。太监总管李玉站在皇上旁边,眉头轻轻皱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不安。他小声地提醒皇上说:“皇上,大炎女王等了好久了……”他知道皇上是想借此显示下威风,但想到女王的厉害和可能的后果,心里也不禁有些害怕。

乾隆皇上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仿佛并不把女王的到来当作什么大事来看待。他正儿八经地说:“让她进来吧。”一个“宣”字说出来,竟然把大炎王朝当成了附属小国,女王的地位,在他眼里还不如郡王高,更别说亲王了。这份傲慢和轻视,无疑是对女王的一种挑衅和侮辱。

李玉快步走到殿门口,他高声喊道:“宣大炎明德女王觐见!”这话一出,满座的人都惊呆了。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筷子和酒杯,转头看向殿门口,等待着女王的到来。皇亲大臣们都不知道女王要来,突然听到这话,才知道今天的宴席原来是为了招待女王。可是人还没到,宴席就开始了,这好像有点不尊重人,大家都吓得不行。他们心中暗自思量着女王的反应和可能的后果。

大殿的门缓缓打开,阳光从门外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殿堂。一位身着华丽服饰、头戴凤冠的女子缓缓步入大殿,她的步伐稳健而庄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人们的心弦上。她,就是大炎明德女王,南方的霸主,一位传奇般的人物。她的到来,使得整个殿堂都陷入了一片寂静和肃穆之中。人们纷纷起身行礼,迎接这位尊贵的女王。而乾隆皇上,也在这份寂静和肃穆中,露出了凝重而庄重的神色,仿佛是在迎接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宫殿之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或惊愕、或好奇的脸庞。有见识的亲戚和大臣们,一个个都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那精心准备的珍馐美味此刻似乎失去了吸引力,场面一时之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银器碰撞的清脆声响与低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微妙的画面。

李玉刚的话语刚落,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那声音沉重得像远山滚落的雷鸣,震得地面都仿佛在颤动,桌上的酒液因这突如其来的震动而溅出,如细雨般洒落在精致的瓷器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非同凡响的动静,正是李清歌以内功造成的,她的功力深厚,据说能穿透十层坚冰,令人闻之色变。

和珅,那位一向以机智狡黠著称的大臣,此刻却气呼呼地站了起来,脸色铁青,仿佛被人触犯了最大的忌讳。“大炎的女王真是太无礼了,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明显是不把咱们的皇上放在眼里!”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目光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敌意。

乾隆皇帝,这位坐在龙椅上的九五之尊,眉头紧锁,脸上明显不高兴,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复杂的光芒。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玉筷,目光穿过重重人群,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宾客们还未曾见到人影,仅仅听到这震撼人心的脚步声,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遐想。他们纷纷交换着眼神,心中暗自揣测:这位传说中的大炎之主,究竟是何方神圣?难道真如流言所描述的那样,长得凶神恶煞,青面獠牙,声音如老牛般低沉,是个残暴嗜血的主儿?一时间,各种猜测与想象在脑海中交织,使得整个大殿的气氛更加紧张而微妙。

正当众人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中时,李清歌已经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大炎国崇尚火,以红色为尊贵,她身穿的朱红色缂丝龙袍,在烛光下更显华丽非凡。那袍子上绣着十二章和龙纹,每一针每一线都透露出精湛的工艺与不凡的身份。金丝做的通天冠与袍子相得益彰,没有多余的装饰,却更显尊贵与威严。她这一身打扮,除了性别不同,简直就像一位威严的男皇帝,每一步都踏出了王者的风范。

她走起路来,身姿挺拔,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冠上的白玉珠旒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却始终保持着一动不动的姿态,那气度真是让人敬畏三分。都说王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猛虎迫于后而不惊心,看看这位女王,竟然有如此沉稳堂皇的气质,仿佛是天生的王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她的脸上戴着一副青铜面具,只露出了一双如秋水般明亮的眼睛。那双眼睛,冷得像寒冰,锐利得像刀刃,仿佛能洞察人心,又仿佛能瞬间将人劈成两半。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煞气,让人不敢直视。

宾客们看到女王亲自驾临,除了乾隆之外,都纷纷站起来迎接,试图以礼相待。然而,李清歌却像没看见一样,与苏小梅、杨天雄等人径直走到殿中,离乾隆的御座只有三尺之遥。她直直地看着乾隆,既不行礼也不问安,只是静静地观察,仿佛在衡量这位大清皇帝的分量。

杨天雄,作为大炎国的使者,微微鞠躬,声音洪亮地说道:“我们女王问大清皇帝好!”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清朝,作为历代封建制度的顶峰,规矩严明,君权至上。大臣们上朝时,唐朝是坐着,宋朝是站着,到了清朝就得跪着奏事了。请安也是一样,得先跪下再问好。乾隆见李清歌不按规矩行礼,还让旁人代问,连跪礼都没有,顿时觉得自己颜面尽失,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怒色。

然而,李清歌心中却自有打算。她暗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先给我个下马威,我又何必拘泥于那些繁文缛节呢?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仿佛已经看穿了乾隆的心思。

和珅最了解乾隆的心思,知道乾隆最看重颜面,自从登基以来,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无礼的情况。他猛地站起来,手指几乎要戳到李清歌的鼻子上,怒斥道:“你既然来拜见皇上,为什么不按规矩行礼?让随从代礼已经够狂妄的了,更何况礼数不全,目无君上,你该当何罪?”

李清歌冷眼看了他一眼,就这一瞥,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让和珅头皮发麻,汗毛都竖了起来。她淡淡地哼了一声,那声音虽轻,却仿佛能穿透人心。紧接着,她运用内功化成一堵无形的墙,猛地撞了过去。那无形的力量在空气中激荡,使得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窒息。

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幕幕权力与尊严的较量。和珅,这位一向以机敏狡黠著称的大臣,此刻却如同被晴天霹雳击中,整个人猛地一颤,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穿透了他的身躯。他的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那是惊惧与愤怒交织的产物,鲜血就这么不受控制地溢出了嘴角。他慌忙用袖子去擦,那慌乱而狼狈的样子,与他平日的从容不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为之一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