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从珚只盼着,这样一个人,以后千万不要是敌人才是。
收起思绪,姜从珚回到马车前,踉跄了下,忍不住扶着车壁捂住胸口。
张铮正安排人清扫战场,来询问要如何处理羌匪尸首。
姜从珚强忍住胃间的不适,慢慢直起身体,撩起帷帽,看着远处遍浸鲜血的土地,连道旁的枯草都被染成了鲜红色,在阳光下刺得人眼生疼。
她闭上眼睛,声音凉如残雪,一字一句道:“曝尸于野,震慑不轨!”
-
打扫完现场,车队再次行进。
姜从珚上了马车取下帷帽,露出一张苍白的病容,四肢酸软无力。
若澜心中一急,连忙掏出帕子擦拭她额上细密的冷汗,又忙用手背探她额头上的温度,一边又想摸她冰凉的手。
姜从珚任由她摆弄自己,喉咙有些干,哑声说:“我想喝水。”胃里还是不舒服。
若澜忙叫兕子倒热饮。
兕子从陶壶中倒出来用指腹一摸,垮下脸,“姑姑,耽搁太久,暖壶里的水都凉了。”
若澜拧起了秀眉。
马车上不好生火,女郎身体又病弱娇贵,每次餐饭若澜都会让兕子烧一锅热水,灌入用厚棉巾包裹的陶壶中保温,以便女郎能随时饮到温水。
若没遇到羌匪,他们现在应该会找个地方生火造饭。
为了赶在天黑前抵达驿站,张铮命令队伍加速前进,此时刚出发没多久,若叫他停下,他肯定二话不说听从吩咐,但以女郎宽和的性子肯定不会这么干。
可女郎刚在外面吹了许久寒风,本就受了凉,如何再受得住这冰冷的水。
若澜半是心疼半是无奈,干脆捧起茶杯,打算用自己的手的温度捂热。
姜从珚见她如此,叹了一声,干脆从她手里夺下杯子,抬首浅饮了一口。
“我哪里就需要小心到这个地步,连口凉水都喝不得。”一口凉水下去,胸口处的反胃感终于有所缓解。
姜从珚前世病了二十年,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没注意就死了,今生活了十年,前面几年也一直在养病,随着年岁渐大调养了几年,她的身体也好转起来,不再是纸糊的了。
她已经小心谨慎了二十年,现在难得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她反而想放肆些。
去奔跑、去骑马,去肆意大笑,去做自己以前不敢做不能做的事,痛痛快快地活一回。
“姑姑,我现在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你别过分担忧。”姜从珚反握住若澜的手。
若澜垂下头,看握着自己的手掌,骨肉纤细,因为过于白皙而露出手背下青色的血管脉络,显得清瘦柔弱,但,不知不觉间,当初那个只能抓住自己一根手指的婴孩儿,此刻已经能抓住整只手了。
“要是女君能看到女郎……”若澜说到一半,泪意上涌,忽然悲伤得说不下去了。
前楚王妃张氏,十七年前自永明寺回长安时路遇匪徒,车马受惊难产而亡。
此刻再多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姜从珚只是紧紧抓住她的手无声安慰。
临近午夜,车队终于抵达驿站,暂作修整。
路上还遇到一个流浪儿,奄奄一息地倒在路边,也不知他一个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姜从珚命仆人喂了他点粥水,勉强活命。
兕子不解,“之前遇到南迁的流民,其中也有妇人抱着快要饿死的婴孩儿求粮,那时女郎不许施粮,为什么现在却肯救这流浪儿?”
若澜姑姑却十分明白女郎的做法,对她道:“流民群聚时,若施一粮,余下的人必群起而抢,使车队遭乱,而这个孩子孤身一人,女郎良善,但救无妨。”
兕子点点头,终于明白了。
行善可以,但要先保全自身。
第二日,马车继续行驶上路,将近十日后,终于抵达长安城西昌门。
城墙巍峨,高达十丈,城楼上有持弓巡逻的甲士,楼下亦有城门巡检,盘查过往人士。
眼下大梁还维持着昔日大国荣光,作为都城的长安自是繁华不已,无数名人义士闻名而来,各地车马络绎不绝,甚至还在城门口造成了堵塞。
西昌门排起了长长的入城队伍,姜从珚他们从也顺如流地排起队。
就在姜从珚快要靠近城门口时,远方那片安静的原野忽然间躁动起来,似有闷沉的雷声响起。
众人纷纷回头。
姜从珚仔细听了一会儿,倏地变了脸色。
不是雷,是马蹄声!
她从窗户探出半张脸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阵沙尘被狂风卷地拔起,数面旌旗在其中若隐若现。
姜从珚继续看。
马蹄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犹如响在耳畔,震得人心跳怦然。
她终于看清,这是一队超过百人的骑兵,集在一处,似原野上一只奔腾的巨兽。
只是那旌旗的图案却很陌生,不是她知道的任何一家军队的旌旗。
她刚思索这是哪支军队,骑在最前面的两骑飞快奔来,高举着令旗大喊:
“漠北王到——”
“漠北王到——”
漠北王拓跋骁!
《梁书》载:(永安)十五年,春二月,漠北王骁,特使长安,平帝以佑安公主妻之,结两邦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