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8 穿越中世纪018(第1 / 2页)

制糖工坊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不过中间总有休息的时候,这个时候工坊会提供一些饮料,算是‘工人福利’吧。而这,也是大家最好吹牛聊天的时候。

这时候说到‘饮料’,可不是后世的‘世界三大饮料’,即咖啡、茶和可可。

咖啡原产于非洲,还要等个三百年,才能走中东传入欧洲。茶叶是远东的特产,也是差不多时候才经荷兰人之手传播到欧洲的。一开始格外金贵,是皇室和顶级大贵族的专享。至于原产自美洲的可可,其传入和流行比茶和咖啡还要更晚一些。

此时说到饮料,基本专指各种酒精饮料。在工人休息时供应酒精饮料,在后世可能是很不负责的行为,但在此时是没什么问题的。主要是此时酒的酒精度数普遍很低,工坊还可以控制发放的量和种类,是不会让工人喝酒误事的。

工作期间休息给酒喝,也不是为工人提神。农业社会做工是很难像工业时代一样强调‘饱和度’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到不了需要给提神饮料,以防生产事故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程度...这时给酒,纯粹就是‘福利’。

而且不给这个福利,还真不好让这些雇农好好工作——别看是农奴,他们在庄园里的生活、工作,也是要按照惯例的权利与义务来的。领主倒不是不能破坏所谓的‘惯例’,问题是由此得到的好处能不能抵消提高的管理成本。

即使是再有奴性的农奴,拿针扎他,他也会跳起来。华夏古代有农民起义,西方古代当然也有农民暴动。局限在庄园里,农民纠集起来殴打领主派去的庄园管家,甚至驱赶不干人事的庄园管理层,那就更常见了。

一般来说,农奴相较于自由农,最不自由的地方就是需要服劳役。而这这就和华夏古代的劳役一样,实际实践中比各种税赋还要害人!只看纸面记载,会觉得一年多少多少天的劳役尚在可忍受范围内,可实际操作中付出的,和纸上写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后来有用钱代役的规定了,凡是能拿出钱的都会拿钱了事...隐形成本太多了!

但西方庄园里的劳役却正相反,大约是纸面上看起来太残酷了,实际执行中根本做不到,反而会人性化一些。比如,说是一个礼拜三四天的劳役,其实做满整天的很少,基本上就是半天功夫。剩下半天,农奴就回自留地工作了。

如果不是这样,自家的自留地怕是耕种不过来!

也有做满天的,但那得有特殊理由,比如说农忙时节。这时候不抓紧做,领主的自营地就无法完成耕种收获了!当然,这时农民自家的地也农忙,所以逼着他们在领主自营地上做满一整天,他们就会摸鱼省力,晚些去自家田地上加紧干......

这其中,庄园管理层和农奴的博弈就很重要了,一方面要给农奴们一些福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简单的,给一些食物,或者干脆包饭(要丰盛一些),这就很好了。与此同时,雇农就是这时候用的,他们没什么自己的田地,就指着农忙的时候挣钱呢!

是的,雇农做活儿得给钱,不然也不该叫‘雇农’了。领主没有给他们多少田地耕种,他们当然也就对领主没多少劳役的义务,凡是让他们干活儿,多数都是要给钱的。

这个时候把雇农弄到制糖工坊来做事,给钱给东西给福利也是应该的——农业社会,钱有用,但大家并不习惯所有的东西都用钱统一计算。一方面,商品流通不畅,有时候给钱不如给东西好使。另一方面,对自身就有产出的庄园来说,给东西和福利成本还更低。

而对雇工而言,其实也更划算。哪怕给东西给福利是用市场价算的,不也省了他们跑一趟集市的时间精力么?有这个时间精力,又能挣半天的工了。

“杜篷,你给咱们说说,那些修道士老爷们怎么你了?还有,你怎么不去城镇做个自由民,跑到咱们这里还做个农奴?”

被其他雇农提问的男人,看面相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嘴角天然往下撇,显得有些严肃。不过他并不是那种不愿意和人交流的人,其他人问,他也就老老实实说了。

“我原本在阿夏卡修道院的庄园里干活儿,那儿不行,修道士老爷们的税收的比咱们这儿高了三成,劳役也更严格。嘿!说是修道院的庄园,宗教节日和礼拜天休息的规矩都能严格执行,但其实......”说到这里,杜篷摇了摇头,没再往下说。

“更麻烦的是,管着我们的是个只会念经的修道士。他什么都不懂,还要按照自己的法子指导我们种地...他很傲慢,从来不听我们怎么说。”

“你是因为这个缘故跑出来的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