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7章 登高4(第2 / 2页)

“不过此时我等于他并未谋面,想来该是以后?也不知是何时,真有些期待。”

杜甫对高适的诗很有好感,尤其是水镜提到的这句,简直有共鸣极了!他觉得高适一定是个心怀理想又正直爱民的好官。

李白一生爱好交友,也跟着点头:“高适才名我亦有所听闻,不过楚姑娘说我们是好友,相遇就只是时间问题,顺其自然吧!”

宋州。

友人纷纷祝贺:“和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做朋友,高兄的诗一定也名扬后世了吧!苟富贵勿相忘啊!”

高适谦虚地摆摆手,但嘴角却疯狂上扬。拜托,那可是李杜诶!有水镜加持后,他们的名声简直如日中天,自己竟然能和这样的名人做朋友。

【但是现在看到高适我总会忍不住想起后来李白因附逆永王入狱,找高适帮忙,高适十动然拒的事。高适,你真是始乱终弃到人尽皆知啊!】

啊这……

友人刷刷刷抬头看高适,内心对前一秒那句“苟富贵,勿相忘”的信任度啪啪啪往下掉。

高适被看得百口莫辩,上扬的嘴角僵住,只觉得自己左脸写着“始乱”,右脸写着“终弃”,尴尬极了,以后见面了可怎么办啊!

洛阳。

杜甫迟疑道:“太白兄……”

李白笑着摇摇头:“没事,他帮我本就是情分,如水镜所说,我当时犯的是谋反的罪,人人避之不及,他不愿出手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他对杜甫还行,挺照顾他的。说到这就扯远了,我们继续讲杜甫。】

高适松了口气,幸好不说了。

【杜甫当然不愿意昧着良心做这种官,直接请辞了,改去做了个兵械仓库的保安,小是小了点,但不用剥削百姓了。在赴任之前,杜甫回了趟奉先,看望自己的老婆孩子,却不想是“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他一岁不到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了。】

饿死了。

众人一窒,怎么会这样,半生奔波宦海浮沉,回家看望妻儿,迎接自己的却是儿子的死讯,这是什么人间惨剧!

许多女孩子忍不住流出了眼泪,这样的大诗人,怎么会这么苦呢?

天下文士同样叹息,得志只是幸事,不得志才是常态,可是杜甫明明有机会,如果李林甫没有从中作梗,杜甫顺利地通过考试做了官,接来家小,他的儿子是不是不会饿死?

“李林甫真不是个东西啊!”

他们不敢骂皇帝,只好将火力对准李林甫。

【我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痛苦,数年漂泊、仕途落寞、煌煌帝国之下的危机……杜甫悲难自抑,他将满腔悲愤化为诗章,千古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喷薄而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喊声振聋发聩。】

水镜上出现了诗作原文,众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

奉天殿。

朱元璋摇头叹息:“咱当年给地主放牛的时候,看到他们一个个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他们都那么有钱了,却还要苛待咱这些穷人,历朝历代权门豪家挥霍不知凡几,谁看到老百姓受了多少苦啊!”

太极宫。

李世民也是心惊,他素来爱民如子,听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杜甫这几句诗简直将血淋淋的现实抖在他的面前,他已经无暇去骂李隆基了,年轻时曾看过的黎民苦难一幕幕浮现在他面前,他开始反思:

“杜甫此诗,说的不只是那天宝年,朕的治下是否‘路有冻死骨’的情况下?这首诗,发人警醒啊!”

他让侍臣赶紧将这首诗抄下来,准备挂在寝殿时时诵读,提醒自己勿忘百姓疾苦。

兴庆宫。

李隆基却是恼羞成怒:“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大唐粮稻充足国力强盛,杜甫他莫不是在抹黑朝廷!”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小臣无知,您莫要气坏身子。”

高力士连忙劝抚,心里却是暗自心惊,陛下和以前,真是大不一样了。

【在这首五言诗里,他再也没有《望岳》那样的意气风发,他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寻欢作乐,无数权贵衣带飘香,觥筹交错醉生梦死,而繁华之下是黎民百姓深深的血泪。

杜甫说今年秋天收成还不错,怎么还会饿死人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