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章 鲁隐公伐灭极国(第1 / 2页)

鲁隐公的近侍张三有些担心,他悄悄对鲁隐公道:“主公,上卿大人说得有道理啊,主公为何不采纳他的意见呢?”

对张三这位近侍,鲁隐公是信任的。此时见张三都有些为自己担心,叹了口气道:

“你又怎么知道寡人的真正心意呢?中原越来越乱,寡人想去视察一下边境防务,又担心引起子臧的警觉,故找了个去棠邑观鱼的理由。

子臧所说的那些个礼法,寡人怎么会不知,还需要他多说?”

对啊,鲁隐公号称最讲周礼的鲁国摄政国君,这样的道理怎么会不知道呢?

同行的上卿公子翚知道鲁隐公的这份隐情后,不由又多了几分对这位摄政国君的敬佩。

鲁国,看来让这位大侄子领导是对的,自己一定要好好帮助他!

是的,鲁隐公亲赴棠邑观鱼,有不少目的。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顺路看一下宋鲁边境的费邑一带防务情况,包括公子彄在郎地筑城的事。

你公子彄不要嚣张,如果寡人发现你筑城超过规制,那就是寡人掌握了你怀有不臣之心的证据。寡人必须要为将来可能讨伐你公子彄而积累证据。

那位郑伯不是说了吗,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到要你毙时,寡人就可以将这些证据都搬出来!

鲁隐公要应付越来越复杂的中原诸侯纷争局势,他有一种预感,由于五国联军伐郑,郑国肯定会报复,中原必将陷入战火。

自己的鲁国虽然不想卷入战争,但应该作好防备。赴棠地只是一个借口,关键是要沿途视察防务。

但去棠地观察防务,仅仅是鲁隐公有意要对付公子彄么?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内部权力斗争需要,那我们真的是小看鲁隐公了。

鲁隐公有着一个大手笔,这个大手笔,是他作为摄政国君必须要亮给全鲁国人看的,那就是将行征伐之事!

国君的两大使命,一为主持祭祀,二为维持法度。维持法度包括维持内外两方面的法度,而对外需要维持的法度,当然是征伐这点事了。

征伐是必须要师出有名的,即征伐是为了维持周礼,对不尊大周王朝礼制的诸侯或者国家,鲁国必须征伐之。

那鲁国需要征伐的又是谁呢?鲁国建国的目的,就是对付蛮狄戎夷,屏障大周王朝。

鲁隐公很清楚,此时的鲁国,必须主动向中原诸侯靠拢,不能再只顾着东南方向的夷族了。

向中原靠拢,那就必须打通向中原的途径。这个途径并不是不通,而且随着大周王朝的衰落,这条途径中,许多蛮夷戎狄部落所建立的国家,原本视鲁国为宗主国,现受到中原一些强国的影响,有几个对鲁国离心离德了。

这个途径,主要的正是鲁国西南方面!

西南方面,郎国、潜国、极国、唐国等就在那里,这些国家,也许都是曾经被大周王朝所承认过的,但均邻近鲁国,皆非姬姓诸侯,都是被大周王朝和鲁国认定的需要防范和控制的异姓诸侯。

这些异姓诸侯,大部分都是鲁国的附庸。

对这样的异姓诸侯或附庸,在鲁国有必要时,必须吞并灭亡之!如郎国,如今完全并入了鲁国。

也就是说,鲁隐公必须降服周边的蛮狄戎夷,既打通直接通往中原的通道,更对这些鲁国眼里的蛮狄戎夷之国以震摄。

唯有把这个大事业做成功了,以后归政自己的弟弟公子允,自己才放心,才对得起先君惠公厚望。

所以,鲁隐公继承君位的第二年,就先积极与相关国家联系,要求这些国家完全听命于鲁国,与鲁国结盟。

但是,令鲁隐公火大的是,这些国家也貌似欺负鲁隐公仅仅是一个摄政国君,所以对鲁隐公爱理不理的。

史料记载,鲁隐公“会戎于潜”。即鲁隐公亲赴潜国,与潜国国君开了个碰头会。

但是潜国对鲁隐公提出的相关要求表示了反对意见,提出了与鲁国结盟的潜国方案。这样的方案不符合鲁国利益,这让鲁隐公很不高兴。

既然给你脸不要脸,那就给你辣面条!

是时候杀只鸡儆儆相关猴子了!鲁隐公心存了讨伐相关国家的念头。

但讨伐诸侯也好,戎狄蛮夷部落也好,首先必须加强自身防备。

既然你公子彄曾经在郎邑筑了城,虽然未经寡人批准就筑城,但毕竟是符合寡人的战略思考的。

那寡人就得去看看这个城筑得怎么样了。

这些意图,都深深埋藏在鲁隐公的心里,哪里是你张三或者公子彄所能知晓的?

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鲁隐公的良苦用心,但陪同鲁隐公前去棠地的公子翚却貌似有些感觉了。

他觉得鲁隐公并非真的去搞什么踏春活动,去观什么鱼,这是一位勤勉的国君!

果然,国君刚从棠邑观了鱼回来后,立即下令,由司空无骇率鲁军讨伐极国!

司空,当时鲁国的一种官职。这个司是负责的意思,司空指的是掌管手工业制造的官员,一般由公族大夫担任。

大周王朝设三公六卿五官,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六卿指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五官就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