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对峙,两天进攻。
在唐魏联军前后夹击下,楚军阵线崩溃。
项襄见势不妙,果断率军撤往定陶方向。
渡过济水的唐军没有追击,在驱走项襄后,立刻控制南岸,辅助对面的主力大军过来。
当日傍晚,唐王吴广的大纛就插在了济水南岸,引起一片欢呼。
到此为止,唐军强渡济水一战才算是落下帷幕。
唐王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后,接下来便是清点此战的损失和斩获。
“大王,我军此战损失不少,伤亡达到三千多人。”
兼任军中参谋事项的蒯彻,报上了一个初步的损失数字。
济水这条天堑使得唐军进攻很困难,伤亡比楚军大很正常。吴广为了掩护上游的攻势,在下游发动的猛攻也增大了这个数字。
三千人的损失不算小了。
吴广心中一动,又问道:“魏军为主?”
“大王英明,此战的损伤主要是魏军,差不多占了两千余人。我军实际损失在千人左右。”
蒯彻笑着开口。
唐国发大军南下救魏已经很够意思了,这种明摆着伤亡极大的渡河战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和楚军耗,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渡河救援母国,这本来就该是魏人的责任。
故而郦商之前收拢的大量魏军,便是这场渡河战的主力。
而魏军的数量其实是一直在往上涨的。
在城阳时郦商只有六千人,魏豹南下将其收编后,打着救援定陶的旗号命令东郡诸城发兵前来支援。
到宛朐后,除了本地征兵外,因济阳、煮枣、长垣等地皆有魏人前来投奔,魏军的数量达到了九千多人。
魏国不是没兵,之所以落到近乎灭国的境地,主要还是被齐楚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皇欣、周巿主力被袭灭的情况下,没有动员大军的时间,吴广这边只需争取一些时间,从魏地再拉一两万征召兵出来还是可行的。
魏地多英杰,比如这次帮助唐军从后方进攻楚军的陈豨就是个例子。
在听闻唐王抵达南岸后,他甚至主动求见。
因陈豨袭击楚营的功勋颇大,唐军将吏没有阻止,将其请求报到了吴广这边。
“陈豨。”
吴广感觉这个名字好像哪里听过,但真要说有什么印象又想不出来。
“既是此番共破楚军的壮士,寡人自当召见。”
吴广在临时搭建的王帐见到了这位魏国豪侠。
一个脸上有着伤疤的中年男人。
“小人陈豨,久闻大王威名。昔日闻大王在泗水举事,小人心中倾慕不已,只可惜大王率兵前往河北,无缘得见。今闻大王南下救魏,故率乡里壮士呼应,小人欲为大王效力,沙场立功,还请大王恩准!”
陈豨能在宛朐混出名声,也是个能顺杆爬的人。
他一见吴广,便拜倒在地,主动表露出投效之心。
吴广眼神微动,道:“刚武君一直在招募魏地豪杰兵卒,汝既助战有功,可入其麾下为一将吏也。”
陈豨咬牙道:“启禀大王,小人愿为大唐效力,非只魏国也。”
吴广小小试探,就已明白过来。
这陈豨是个有野心的男人。
他看不上弱小的魏国,想借着此事攀上唐国的大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唐军虽能指挥魏军作战,可魏军在名义上的领导者依旧是刚武君魏豹,军中魏卒基本都是他来统领。
这种情况下,吴广不太好收编魏人为军。
帐中,同为魏人的陈平心思一动。
他上前道:“大王,今齐、楚侵略魏国,而魏兵孱弱,难以匹敌。我大唐作为宗主国,当为魏国训练兵卒,提升其战力以卫国才是。不若遣一将,训练魏卒,另组一魏地精锐,以对抗齐楚。若组建一支魏军,我看这位陈壮士,正好为军中将吏。”
吴广眼中闪过一抹精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