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6章 太后是凤(第1 / 2页)

第326章 太后是凤

清廷迁都一事,并不是王文韶突发奇想,而是早已有之。

早在当年咸丰时,为躲避英法联军,咸丰不得已狼狈跑到承德,那时就有迁都的建议。

云南学政张锡嵘和恭亲王奕欣二人,就建议迁都关中,而且还是洛阳。

此后当时的湖广总督,也曾建议迁都,甚至咸丰一度动心,并下了两道谕旨做了部署。

只是,此时咸丰心中理想的新都并不是洛阳,而是西安。

最后,由于早早死去,迁都又受到皇亲权贵们的强烈反对,朝廷最终只好作罢。

而在三十五年后,也就是甲午年,北洋惨败,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到不仅要赔款两亿两白银,而且还要割让台湾和辽东,群情激愤,上书光绪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康有为在上书中就明确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项主张,迁都的想法也就再度被正式提了出来。

这一次,同样遭到了强烈反对,最终依然没成,只不过,这也让慈禧开始动了迁都的心思。

关于迁都何处,争议也不少。

有人主张西安,有人主张太原,还有人主张洛阳,唯有康有为主张迁都上海。

而慈禧比较认可的是洛阳,甚至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去年,慈禧还给河南巡抚景星下达懿旨,要景星安排河南知府文悌,让他在洛阳勘察地形,修建行宫,以备临幸。

慈禧在给景星的懿旨中说,“近时各国连衡谋我中国,终有难于忍让之时。”

“京师密迩海口,诸军不敢轻言开战,彼得乘势要挟,诸多牵制碍手,近有人奏,洛阳形势完固,欲令尔等借修万寿宫为名,踏看地基,修建行宫一所,预备临幸等因当由。”

文悌是戊戌年因反对新政被光绪罢官,慈禧再次垂帘后,又官复原职的官员,对于慈禧的懿旨哪能不尽心竭力。

经过一番紧张的勘察后,文悌将勘察的“府境形势险要大略,绘画成图六幅,另缮写图说一扣”呈报给慈禧。

这份禀文,实际上就是一份迁都洛阳的“可行性报告”,只是最终不知何故,也不了了之。

慈禧点点头道,“你们说的都在理,原本哀家只是觉得一来山西贫穷,难以供给军需,以及西狩所需用度;二来,山西距离京师过近,一旦滕兴甫从京城撤出,洋人恐怕旦夕可至。”

“如果洋人一路追来,宋祝三等人又守不住娘子关,那时若再想走,恐怕就难了”

“哀家只是想着,咱们去西安,那里会更绝安稳一些。”

“不过,你们既然又提到迁都一说,有件事也就同你们说说,伱们也参详参详。”

已经处理完最棘手、也最不好启口的事情,慈禧的心情不进很平静,甚至还稍稍有些愉悦。

慈禧理了理鬓间落下的发丝,好整以暇地说道,“张香涛给哀家上了一道密折,他告诉哀家,洋人要他给哀家传个话,说是洋人要哀家的銮驾尽快回京,似乎洋人有议和之意,只不过洋人是要在京师谈。”

“张香涛以为,此时万不可回京,那样难免签下城下之盟,莫不如就此迁都,张香涛还说,湖北荆门适于建都,如果朝廷同意,他将全力协助,并称朝廷从此可再不受列强兵锋胁迫,此乃万年之大局。”

虽说张之洞建议在荆门建都,而不是洛阳,这让王文韶略微有些诧异,可王文韶还是说道。

“太后,张香涛心思稠密,他说荆门合适,想必不会差的,臣以为可行。”

“虽说长江上也可通行兵舰,可洋人若是在想要朔江而上威胁朝廷,不仅要深入内陆腹地,长江沿途还有众多险要水道阻隔,再加之江水河道深浅不一,小舰可通,大舰难行,臣以为,那里确是建都的好去处.”

载漪也急不可耐地打断王文韶的话,继续劝阻,“太后,臣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哪里,此时万不可迁都!”

慈禧看向荣禄,荣禄思索着说,“太后,臣也反对此时迁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