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书道:“我先去吃饭。”她放开一宝,自己也站了起来。“你们都在学习园地玩吗?”
“嗯,二宝、三宝、海才,还有杨有福……吕光宗……”一宝掰着手指头数着。
后面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宁书是知道的,因为之前来玩过,自从她家有了学习园地,来玩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但是:“杨有福是谁啊?”
“就是梅花姐姐的弟弟啊。”一宝见娘还不知道,他又道,“梅花姐姐的娘是后娘。”
他这么一说宁书就知道了,就是那个最先提起用板栗换糖的小姑娘,才十岁,力气大的很,都快比她大了。虽然是后娘带大的,但是小姑娘性格比较活泼,也足见她后娘对她不错。
“我想起来了,他怎么来了?”宁书有些意外。
一宝:“梅花姐姐带着他和我们一起捡过柴、挖过笋啊。”
“好吧。”小朋友的友谊就是这么简单。
“娘,有个小朋友口渴了,我来倒水。”一宝终于响起自己的正事了。
“我给你倒。”宁书想了想,给小朋友们喝水的话,还是用木碗吧,三宝的木碗有两个,还有一个可以拿来用。宁书倒了热水之后,又兑了一些凉开水,然后给一宝端过去了。
锅里的粥有了一把火,也热乎乎了,她赶忙吃起了早饭。一口白粥、一口油焖笋,不知不觉,她都喝了两碗白粥了。
吃好早饭,宁书给自己的捂手瓶也灌了热水,然后放进兜里,她又去学习园地看了一眼。学习园地之前是草席铺地的,现在天气又冷又潮湿,她就从木匠那里打了10公分高的木板床铺在地上,然后再摆上草席和旧垫被,又拿来旧被子盖着。
这样一来,孩子们窝在被窝里看书玩积木,就不会冷了。
而这会儿,孩子们就是这样在被窝里,玩的挺和谐的。宁书看孩子们不用操心,和他们打了招呼,就拿了把伞去小山家看看了。
外面的雨不大,但是密密麻麻的落下,掉在地上,还能溅起水花。宁书穿的是布鞋,她肯定是不会做的,纳鞋子需要力气,针穿鞋底可不容易,她做这个不行。对她来说,做鞋子还不如去山上挖笋摘野菜。所以这鞋子是她自己准备了布,请张婶子做的,再给几毛辛苦钱。
宁书在村里认识的人少,老宅的人和林家的同村亲戚不说,也就经常买鸡蛋的张婶子和小山娘熟悉。
比起同村的亲戚,还是经常买鸡蛋的张婶子最熟悉了。所以她和孩子们的鞋她都是拜托张婶子的。
张婶子做的鞋子不仅好穿,而且针线也好。张婶子没去上工专门在家做鞋子,她自然有这个手艺的,而且这鞋子转手交换出去,挣的未必没工分好。她一个老婆子,挣不了几个工分,还不如做鞋子划算。
不过做的时间久了,腰和眼睛会特别酸。
从宁书家到小山家,会路过庄家。说起庄家,小胖爷爷和小胖奶奶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外嫁不说,两个儿子就小胖娘生了一个孙子,所以庄小胖是被家人溺爱着长大的。而小胖娘自认为生了庄家唯一的孙子,在庄家也是很有地位的,所以平日里,她在村里也是个泼辣的人。
不过距离庄大明不见已经好几天了,村子里的闲言闲语也越来越多了。
宁书路过庄家的时候,也没多看一眼,她这人喜欢八卦,但也不会落井下石。来到小山家,没有意料中的热闹,这让宁书有些意外。
只见小山家里敞开着,院子里没人,屋顶也没人。
“小山……小山娘……”宁书在外面叫了几声。
小山从屋内跑出来:“婶子来了,我娘他们不在。叔去山上砍木头了,我们家的房子屋顶塌的太多了,得重新放木头上去才能稳固。所以三个叔去砍木头了。我娘和伯母在村委大院的杂物房里编稻草,屋顶需要草绳加固。”
“那么严重?”宁书走进去一看,确实很严重,他们是母子三人一间房的,只见房顶三分之一处都塌了,而且上面木头都发霉腐烂了,估计也用不了多久了。只是,这屋子不能住人了,你他们住哪里?这么想着,宁书也这么问了,“那你们现在怎么住人?”就剩一间厨房了,乡下的厨房连着餐厅的,面积大,倒是可以住人。
“我们在厨房打地铺,能凑合住的。”小山笑着道。
他的笑容爽朗,整个人也比以前开朗多了。以前他每天晚上给自己送笋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算是高兴的时候,也只是笑的腼腆。不像现在,就算家里塌了,他也笑的格外阳光。
“那要注意保暖,有事情来叫人,别和婶子客气。”宁书去厨房看了一下,里面东西都堆在角落里,估计是从房间里搬过来的。但是收拾一下,凑合着确实能睡。
小山赶忙道:“谢谢婶子。”
宁书也没有多说:“我去村委大院那边看看。”转身走了几步,又走了回去,把兜里的捂手瓶拿了出来,“这个给你,可以捂手,很暖和,如果不冷了再换上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