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4章:重巡洋舰之争(第2 / 2页)

最终,各国取了折中方案,由于中国拥有8艘巡洋潜艇,远超条约限制,因此中国在吨位方面做出妥协,同意了44800吨的吨位分配。

同时,中国劝说德国接受这个吨位分配,同时与美国1道,而德国也清楚英法等国对自己的敌意,因而也借着这个台阶,获得了与中国相同的吨位。

1930年10月12日,海军条约谈判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英、美、中、德、法、意、俄7国吨位分别为5.27:5.27:4.48:4.48:4.20:2.50:2.50,限制了潜艇这个大杀器的发展,也安了欧洲各国的心。

不过,因为保留春分级潜艇的缘故,中国需要拆解大量的潜艇,包括12艘惊蛰级潜艇和18艘雨水级潜艇,总吨位接近35000吨,比意大利和俄国的配额还高。

从几年前开始,国防军就向兰芳转售了4艘战前建造的雨水级潜艇。

但兰芳的国力毕竟有限,1个国土面积仅3万5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国1边维持着8万人的常备6军,1边还要维持着包含6艘驱逐舰、3十多艘鱼雷艇和十几艘潜艇以及数十艘辅助舰艇在内的海军,除此之外,还要维护大量的军事设施。

若非兰芳共和国有着南洋的侨汇和中国的援助,他就算是崩溃了也维持不了这样1支军队的,但即便如此,兰芳共和国的军事压力也非常大了。

另1方面,中国并不以战争为直接目的,兰芳共和国之所以维持这么大的军队规模,完全是有灭国阴影,缺乏安全感,在中国无法就近驻军(包括曾母群岛)的情况下,兰芳只能咬牙维持着这么1支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兰芳共和国的工业完全是依靠中国的贷款和援助建起来的,正常的工业预算早已被填入了军费中,国家税收较中国也更高。

当然,各国也懒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在确定好潜艇的分配之后,接下来的谈判也就容易了,德法等国纷纷宣布退出了本次条约谈判,不再接受巡洋舰、航母和战列舰方面的进1步限制。

而中美英3国也清楚,这本身也就没什么好谈的,因而除了对德国主力舰进行了限制外,3国也没有进1步在后续问题上纠缠。

由于英法在潜艇方面做出了让步,德国最终也同意了限制战列舰的条约,并接受了15万吨的配额,在各国中垫底。

但德国人并没有什么问题,德国的第1个海军建设5年计划中暂时并不包含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第2个海军建设5年计划都要排到了1933年了,条约都过去1半了,就算德国人1口气开工4艘战列舰那也够用。

结束之后,德法等国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向6军的裁军会议上,这1场会议显然是两国的主场。

而中美英3国则继续在巡洋舰上谈判,作为6权大国,中国的主要诉求是巡洋舰的质量而非数量,因此无法接受对巡洋舰吨位的限制,美国则是在保证数量的情况下兼顾数量,英国则以数量为主,优先保证全球部署。

各国的需求不1致,利益就不1致,吵得就比较激烈,但相互妥协的空间也比较大。

在之前的谈判中,3国的车轱辘话都已经说完了,中国直接摆出了自己的要求,对于重巡洋舰方面,提议主动减少总数和总吨位,但在单舰上取得更大的优势,并暗示轻巡洋舰方面也可以做出1点让步。

在交涉中,中国将原有的16艘巡洋舰的预期缩减到12艘,而英美两国要求再减少1艘,并且单舰不超过1.2万吨,中国则表示可以减少,但排水量上限要提到1.3万吨。

1.3万长吨,即1.32万公吨,再稍微违规1点,拔高到1.35万吨,这就已经是1艘很好的重巡洋舰了,国防军1贯认为,重巡洋舰1旦超过1.5万吨,其性价比就会大幅下降,而低于1.2万吨则不能很好的充任舰队多面手。

在中国做出让步之后,英美两国的争论也就失去了价值,真正的诉求和预期也就摆到了台面上了。

首先,各国不再把巡洋舰当作整体讨论,而是明确分为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讨论,在重巡洋舰方面,英国稍作妥协,而轻巡洋舰方面,中美两国对英国让步。

最终,英国在轻巡洋舰方面取得了192200长吨的配额,而中美分别为143500长吨和132000长吨,相比于12.4万吨的现役吨位,所剩的利用空间比较有限,不过好在还能从驱逐舰中转化1部分过来。

在重巡洋舰方面,中国只索要了11艘重巡洋舰的数量,英国和美国分别为15艘和18艘,而中美英3国吨位配额则是1300:146800。

解决了这两个大难题之后,3国进入了最重要又最不重要的主力舰谈判环节,说实话,其实没啥可谈的,无非是继续废弃军舰和停止造舰。

由于中国在华盛顿条约中提出了替换舰提前准备条例,目前世界上正在建造程度中的战列舰仅有中国的泰山代舰黑龙江号(已下水)和美国的北卡莱罗纳号(刚铺设龙骨)。

按照建造进度,中国的黑龙江号可以正常入役,而美国的北卡莱罗纳号则应停止建造,美国人也欣然接受了这1条,反正现在手头也没钱支给海军建造战列舰,弄俩巡洋舰玩玩得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