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0章:应对方案(第1 / 2页)

黑色星期5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短短两个星期内,3百亿财富就此消失,超过了美国在1战中的总开支。

9月27日,当飓风自美国刮到中国时,许多人才后知后觉的察觉到这1切的开始,尤以苏沪、广府两地为甚,苏州的丝织工厂在1周内连续倒闭了15家,广府的茶叶工厂则倒闭了12家。

相比之下,各重工业门类反而稍微好1点,鞍山钢铁公司依然保持着上升趋势,直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暴跌开始后的1周才开始出现跌幅。

从9月20日至10月1日这十天的工业统计数据来看,轻工业产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重工业生产依然保持着大体的稳定,直到10月1日后,才出现较大的跌幅。

而银行业的反应则要大得多,尽管中国对银行业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控,但在1些特许区,比如香港、上海等地,其管理就要宽松得多,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由时代的优势。

在9月25日到10月1日之间,港沪两地共有5家银行倒闭,尽管这相比于美国来说完全是小打小闹,甚至连看都不会看1眼,但已经有人开始担心这股风是否会继续席卷全国。

不过,中国的银行数量本就远少于美国,1929年中国1共只有4055家银行,而美国则是25568家。

10月1日,在“飓风”登6的第5天,内阁宣布《临时金融管控办法》开始施行,这意味着金本位在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取消,信用交易也受到了真正的控制,股票与期货完全分离,且凡是进入中国的外汇必须兑换为华元。

从欧战之后,中枢就1直在推动股票期货分离和外汇管制,甚至为此与英美等国起过不小的矛盾,但如今大萧条到来,中国的外部压力将完全不足道,发动战争他们做不到,贸易武器也会随着大萧条而不得不挥舞起来,完全失去了威慑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还打算暂停汇兑服务,强制所有公司使用华元为结算单位,但这1些行动在这几个月里还是太激进了,因此并没有着急施行,但相关的管控已经开始,他们1时半会儿也别想走。

10月15日,内阁总理王永江会知外交部长顾维钧,召集兰、花、阿、布、希5国大使,共商贸易区改革1事,土库曼斯坦苏维埃大使也列席旁听。

中枢对于这场经济危机并不乐观,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内敌外敌都需要防备。

10月22日,左念微离京,北巡东北,随后南下湖广及江浙,此行不为其他,只是检阅军队,确保最后1道保险的安全。

在海的那边,美国政府依然对经济危机保持乐观态度,相信着市场的大手能够平息这场灾难,但很快,10月底,美国政府就感到了问题的存在,并召集华尔街的大鳄们计划救市,但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而在大6的那1边,欧洲各国还没有什么反应,尤其是法国,历史上的法国1直到1932年都没有意识到经济危机,而主要经济政策更是1直延续到1936年也没有任何改变,属于是硬抗了经济危机,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英国虽然有人已经在呼吁这件事,但政府并没有采取更进1步的措施。

反倒是苏维埃德国率先意识到这1问题的严重性和必然性,此时的苏维埃德国刚刚完成5年振兴计划,将工业产值重新带回了欧洲前列,准备开始第1个5年工业计划的建设,朝着实现__主义的道路上迈出1大步。

而这场经济危机让苏维埃意识到机会所在,无论是借此发展自己,还是悄悄的输出革命,都是极好的时间。

在左翼人士的帮助下,苏维埃想要搜集情报几乎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在分析情报时,苏维埃德国惊奇的发现,中国竟然从经济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制定并运用了许多看起来十分激进的策略,而进1步的分析,让他们发现,中国的战略布局比他们预估的还要深远。

在对经济危机的同时分析中,德国人发现,中国的1些举措和经验对于德国的建设的帮助比之前他们所预估的还要多。

而中国显然没想到在大6的另1边还有1个国家惦记着自己,中枢政府并没有这个心思去胡思乱想,尽管中国的经济仍保持着远超欧洲的强劲的上升趋势,但长远的战略眼光是不能丢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总是中枢政府需要做的。

11月中旬,内阁再度召开会议,对最新的经济发展以及更深远的国家发展进行讨论。

此时失业的危险尚未蔓延至中国,就9—11月的就业情况分析,较7—9月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失业问题,在《临时金融管理办法》颁布施行之后,国内金融业的衰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工商指数再次回升。

在工业方面,除了茶叶、生丝、纺织等方面出现了1定的衰落外,其他工业再次恢复了涨幅,重工业方面,国内钢铁产量较7—9月再度抬升6万吨,虽然已经慢了许多,但仍属于正常情况。

而轻工业方面,由于报纸和刊物的发行量增加,造纸业和印刷业在这段时间有较大涨幅,木材、面粉加工、制革、卷烟和酒水等行业较上月也有着1定的增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