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航空巡洋舰,作战能力太弱,搞这个不如搞不满万吨的小航母或者水机母舰,反正条约暂时还没限制这个东西。
很快,海军就将这艘海防舰除了武备,丢给了海警,作为海上辑盗和巡逻作业船只,表现的非常合适。
其实,说到底,中美等国不搞航空战列舰还是战略方面的考虑,法国等国家没钱没能力搞,而有钱有能力搞的中美英3国又各有各的打算,航空战列舰在条约时代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补充战列舰或航空母舰的数量不足,跟深层次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的。
但中美双方都不认为战争会轻易到来,毕竟太平洋地区相比于欧洲是真的太平,没了日本,太平洋确实挺太平的:
美国6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海军湎于1战后的荣光,条约后的十年中严重缺乏新舰补充。
而中国作为后发国、人口大国、6军大国,海军在和平年代能得到的经费自然是较少的。
再者,中美两国都有自信,即便发生战争也能够在主力舰上压倒对方,能够拥有更快的武装能力,因此将宝贵的精力投入这种不上不下的次级主力舰没有什么意义。
相反,各国在巡洋舰上开始了新1轮的竞赛,由于条约钉死了主力舰的活动空间,各国海军便将注意力转向了主力舰以外的其他舰只身上,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皆受到更多的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其中1直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战力仅次于主力舰的巡洋舰自然最先得到了各国的关注。
条约对巡洋舰进行了1系列的限制,敲定了巡洋舰的上限,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发挥出军舰的潜力,也就成为了各国设计师们研讨的核心,戴上了名为条约的镣铐,再想自由起舞,绝非易事。
在巡洋舰方面,条约强行压下去了1些争论,但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除了上面提到的航空巡洋舰,轻重巡也是1个重要的问题。
轻重巡的划分本身就是1种非常畸形的产物:轻巡是巡洋舰自然发展的产物,但是重巡是伦敦条约的强行划分,重巡洋舰只是“华盛顿条约下最强大巡洋舰”在伦敦海军条约时给出的称呼。
如果有选择,大型轻巡绝对不会使用6寸主炮,而重巡洋舰也绝对不会局限在1万吨排水量以内。
但事情没有如果,各国的巡洋舰发展从1开始就展现了激烈的斗争,理论发展甚至提前了3到5年,重巡洋舰们也纷纷开工下水。
而在高速发展中,各国重巡洋舰的定位和战略也都有所显露。
皇家海军的定位1贯明确,条约时代的英国重巡和前无畏舰时代的2等战列舰或者无畏舰时代计划由殖民地运行的那批战列巡洋舰是类似的,他们都是海外分部充当帝国边境防御的核心力量,肩负在帝国舰队抵达前迟滞敌军的作用。
而=在这种思想下发展出来的郡级,装甲薄的被称为“白色坟墓”,但火力强,航程大,航速高,且居住条件和整体空间却令人发指的好,直到战后都有声音要求留下这批30年前的巡洋舰作为指挥舰。
而且,皇家海军在间战期设计的所有的巡洋舰都与她有着直接性的关系,算是英式巡洋舰这1孽缘之滥觞。
尽管如此,在2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这1点依然能够做到,比如美国就只能拿出相当于c级晚期型的奥马哈级,这1情况1直延续到30年代之前,在此之后,郡级依然能够以其充足的冗余进行优秀的电子设备升级,作为舰队巡洋舰使用。
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敌人,美国海军与国防军的重巡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他们需要与皇家海军接近的大航程回应国防军的威胁,也需要与国防军类似的舰队战能力,又因为巡洋舰队的老化,作为唯1的现代化巡洋舰力量,美国的重巡还需要承担前卫战和舰队战的职能。
在条约后的十年里,这种比中英更加严苛的需求导致很多美国条约重巡陷入了无法兼顾的痛苦。彭萨科拉级作为最早的美国条约重巡洋舰可以说带着1身问题,作为大航程巡洋舰,她的稳定性不如郡级,进入交火后,巡洋舰编队的作战能力也压不倒国防军。
相比之下,国防军的重巡洋舰的职能范围就要小得多,国防军的重巡洋舰从诞生开始,就是为了服务主力舰队的,国防军并没有指望将其作为1型全能战舰使用,最大的特色就是pcn的重巡不需要鱼雷。
现阶段,国防军发展重巡洋舰的原因很简单,中国需要1型能够压制敌军巡洋舰的巡洋舰,以保证舰队的安全,实现舰队拒止。
更细化下来,那就是为了航母准备的。
24型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直接指向了主力战斗,毕竟这家伙吨位高达3.3万吨,与现在主流思想中的战列舰编队中需要的辅助型航母显然不是1个东西,在左念微等人的支持和要求下,海军也开始研究航母的舰队作战体系。
左念微1般不干涉舰艇设计,毕竟科学是唯物的,皇帝的旨意不能让万有引力消失,外行干预科研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因此只要不太离谱的军舰,都是开放的。
但在航母发展这种战略问题上,左念微自然就不可能不动了。
在航母的作战体系中,舰队拒止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航母的炮战能力几乎等于没有,1旦被近身就完蛋了,因此,为了应付侦察巡洋舰们,美国给列克星敦上了8英寸舰炮,而国防军则打算将这1功能放在巡洋舰身上,这1出发点直接影响了国防军重巡洋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