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4章:太平洋国家的太平洋(第1 / 2页)

短短数月时间,巴尔干半岛的情况越发的紧张,青年土耳其party在土耳其国内节节胜利,但革命的硝烟不会这么快的散去。

趁着奥斯曼自顾不暇,奥匈帝国与沙皇俄国出现了1些利益共同点,奥匈帝国趁机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区的属地,而俄国也想乘机修改黑海海峡制度,以便推行它的南下政策。

俄国军备复苏的情况要超出众人的想象,由中俄战争引起的军事改革在国内矛盾与国外压力中迅速孵化,俄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态度更加强硬。

而随着第1家合成氨工厂在德国投产,多种烈性炸药也开始生产,在加速德国战争储备的同时也让德国更加坚定了开战的信心,因此德国拥有强烈的意愿去干涉巴尔干地区的事务,以此试探英法的态度。

擦枪走火就在1瞬间,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

土耳其的老对手,希腊海军对土耳其发起了第1轮试探,试探发生的地点也是1个老地方——克里特岛。

1897年,希腊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3十天战争,尽管希腊战败赔款,但在列强的干预下,克里特岛成为国际保护领地,成立了自治政府。

1908年4月7日,希军在其海军的掩护下登6了克里特岛,希腊海军全员出动,由旗舰乔治·埃弗泽洛号装甲巡洋舰以及3艘海德拉级铁甲舰组成的舰队封锁了克里特岛。

且不说土军此刻自顾不暇,就论实力,奥斯曼海军实际上是不如希腊海军的。

奥斯曼海军名义上拥有1艘前无畏舰,但这艘前无畏舰是由梅苏迪耶号铁甲舰重建而来,面对希腊海军的乔治·埃弗泽洛号也不是对手,而在希腊海军推行英国式海军教育之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素质也与希腊拉开了距离。

混乱的奥斯曼帝国无力阻止希腊的作为,自然就更不可能对奥匈帝国与俄国说不,在混乱中的奥斯曼帝国颓势尽显。

在巴尔干的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在其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与奥匈帝国1起,他们是坚定的盟友,在奥斯曼帝国中,他们是青年土耳其party的暗中支持者,在意大利面前,他又是盟国中的调停者,不停的拉拢着意大利。

这种种身份固然彰显了德国的影响力,但也为同盟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意大利并不是1个坚定的盟友,尤其是在法国向意大利提供1笔价值数亿法郎的贷款之后,奥斯曼与意大利的矛盾终究要以1方牺牲利益作结。

当然,目前的德国人暂时还没有遇到这些问题,因为土耳其尚还未成为同盟国的成员。

而与之相对的,英法两国在这场事件中出奇的平静,这不光给德奥亦信心,也给另外两个国家的战略喂下了1颗定心丸。

1908年7月,当世界各列强将注意力转向巴尔干时,在地球的另1边,中美两国却悄悄的发生了1些变化。

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了《太平洋声明》,表示太平洋是太平洋国家的太平洋,鉴于世界局势紧张,中美两国将会联手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保证太平洋地区不会因为1些国家的矛盾而被拖入大规模战争中。

这1份声明颇有1点门罗主义的意思,而中美两国表达出明显的亲密姿态,这让英法等国,尤其是英国十分惊讶。

毕竟,在很长1段时间内,在政治层面,中美两国都不算是友好,尽管两国之间的贸易繁荣,分别是对方排名前3的贸易对象,但两国国会却3天两头的讨论限制对方国民的条约,美国有《排华法案》,中国有《限制美国公民旅华规定》。

但国会并不重要,国会议员这东西没什么脑子,想要引导这些议员朝着某1个方向开炮很简单,美国的政治精英与中国的中枢显然都是有能力引导这些议员的人。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是务实派,尽管美国人的嘴可能硬1点、臭1点,但他们很清楚本国的利益所在,罗斯福是这样的,鲁特是这样的,塔夫脱也是这样的。

老牌殖民帝国与他们的殖民体系是所有新兴国家的敌人,中国、美国和德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3者所选择的道路却完全1样。

德国本身就是1个军队伪装的国家,最激进最暴力的冲击就是他们的选择,扩军、扩军、再扩军,德国的战车不可能停下,直至将敌人或者自己撞得粉碎。

美国孤悬海外已久,天然有非战争的孤立倾向,另1方面,其工业质量1般但体量巨大,这又使得经济需求成为政治的最大推动力,美国不求土地,只想要1块能够自由贸易的市场,两者相加,也就使得美国更像1个投机的商人,见缝插针。

中国此前的半个多世纪里积贫积弱,在这段时间不择手段的强行工业化,导致整个国家的状态十分危险,哪怕到了1908年,身上还背负着约合14亿英镑的外债,至于说内债就更多了,超过了340亿圆,接近外债的4倍,而同年本国gnp也才112亿圆。

但好在政府开源节流,靠着本国地大物博才不至于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不过,作为代价,本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就维持在温饱线附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