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6章 一万年太长(第2 / 2页)

“方老师,我敬你一杯。”

郭保昌举起酒杯,笑脸盈盈。

方言碰了一杯,一饮而尽。

“好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菜了。”

郭保昌夹了个鱿鱼卷放进嘴里,眼神中似乎藏着无尽的思绪。

方言问道:“郭导在桂西呆了不少年吧?”

“算算年头,差不多快有十年了。”

郭保昌说:“这些年里,来燕京的次数屈指可数。”

“那这趟可要在燕京多呆几天。”

方言说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回报在桂西那段时间的盛情款待。

“说到这个,我是真的没有想到。”

郭保昌感慨道:“方老师和村葆同志竟然在我们桂西厂里弄出了这么个大作。”

方言问到小说在桂西的情况。

郭保昌说简直火爆得不能再火爆了。

《桂西日报》自从连载了《高山下的环》以后,变得抢手异常,桂西厂有部分领导十分懊恼,近水楼台,结果错过了这轮明月。

“《高山下的环》的电影改编可不好抢,我估计全国的制片厂现在都盯着呢。”

方言提醒了一句。

“我们不敢奢望,桂西厂只是小厂,根本不可能争得过那些大厂。”

郭保昌说:“方老师肯舍得把《那山那人那狗》这么重要的作品交给桂西厂,我们就已经烧高香了。”

方言道:“桂西厂打算怎么拍?”

“方老师,咱们都清楚,对于电影来说,没有什么比剧本更重要。”

郭保昌直接转达韦必达的意思,希望由他这位金鸡奖编剧出面,亲自动笔。

“这可就难办了。”

方言说:“我最近的事多,恐怕分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写剧本。”

“方老师,不急,我们不急,韦厂长说可以慢慢来。”郭保昌拿起自己带来的桂西三酒,给两人的杯子倒满。

方言又跟他碰了一杯,听他诉起了难处。

桂西厂发展起步晚,拍片数量少,知名度低,尤其是各方面专业人才相当紧缺。

“所以,厂里对这一批大学生特别重视!”

“原本是向北电要了10多个人,可到头来,分配来的只有5个人。”

郭保昌幽幽地叹了口气。

方言问:“除了章艺谋,另外四个是?”

郭保昌如实回答,随后无奈道:“其实也可以理解,当初我从北电分配到桂西厂,就觉得自己是被发配边疆,是被学校抛弃的人,将心比心,我相信这帮学弟也是同样的心情。”

方言半开玩笑道:“怎么感觉你这趟来接他们,像是要押送犯人,流放岭南?”

“可不是嘛,韦厂厂特意交代我。”

郭保昌苦笑说:“路上让我以学长的身份,好好做一做学弟们的思想工作。”

方言道:“光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恐怕不够吧,最好能给点实际的。”

郭保昌道:“这一点我们也想过,这不,韦厂长决定给每人安排一个60平米的房子。”

方言说:“恐怕房子的吸引力还不够吧?”

“这还不够?!

郭保昌惊讶道:“不瞒您说,就连我,也是当上了艺术总监,才能分到这个面积的房子,结果他们刚来就住上了,厂里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嫉妒呢。”

方言问:“如果您是章艺谋他们,您是想要燕京的平房,还是想要桂西的房子?”

“………”

郭保昌沉默下来,一时间无言以对。

方言道:“所以,他们未必会领情。”

郭保昌难为情道:“可这已经是我们桂西厂能给的里面最好的东西!”

方言神神秘秘道:“未必吧?”

“方老师,您怎么看?”

郭保昌一个激灵,连忙替他倒酒。

“郭导,我在桂西厂也住过一段时间,实话实说,如果我是章艺谋他们,让我来贵厂工作,把户口从燕京迁到桂西,哪怕分再大的房子,也不大乐意。”方言悠悠道,“你们还得从他们真正的需求上入手。”

“真正的需求?”

“没错,而且是最根本的需求。”

“还真猜不着,您能不能给点提示?”

“换位思考一下,郭导当时分配到桂西厂,最想要的是什么,拍电影、分房子……”

“当然是拍电影啊,最好自己能独立……”

郭保昌恍然大悟,“方老师,您说的是让他们独立拍片!”

方言面上事不关己,内心松了口气。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总算“忽悠”着郭保昌自己联想到这上面。

《那山那人那狗》当然要交给桂西厂来拍,但必须交给桂西厂的章艺谋他们来拍!

不是看不上桂西厂的其他摄制组,而是自己要的电影效果只有章艺谋这帮人能满足。

而这年头,电影厂往往是论资排辈,以老带新,新人必须要从学徒一步一步干起。

比如章艺谋,按惯例,要从摄影三助、二助、大助,再到独立摄影,前前后后至少需要熬上十年八年,导演、美术设计,也都一样。

难道自己还要等上他们十年八年?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