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也开始谢礼,“侄朱允熥蒙圣恩忝为皇太孙,见过诸位皇叔。”
站在一边的老朱非常欣慰,老朱早年就定下规矩,天子与亲王,虽有长幼之分,在朝廷必讲君臣之礼。因为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
可是现在不是在朝堂,在叔父辈的行完礼后,那自然也就是天子或者储君要行家人礼。
在给朱樉等人行完礼后,朱济熺等人也赶紧上前。朱允炆自然是乖乖的跟着,不敢有任何大意。
朱允炆表情严肃,不敢有丝毫失礼,“臣朱允炆,兹遇兄弟皇太孙荣膺册宝,不胜欣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
随即一揖少退一步、再一揖,随后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以两手齐按地。再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再次一揖而后拜。
四拜起源很久,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只不过以前是谢罪的加拜之礼。
而现在变成了最为隆重的礼节,这是正式的大礼,为对父母、师长所行之礼。
在隆重的大朝仪等时,臣子见皇帝五拜,平常也只是四拜。
行礼后,朱允炆等人起身。皇叔们可以坐着受朱允熥的四拜礼,但是他们这些兄弟没资格。
也就是朱允炆、朱济熺这些年龄稍长的可以站着受礼,朱尚炳这些年龄比朱允熥小的,还要乖乖的躲开。
朱允熥认真朝着朱济熺等人行家人礼,二拜不磕头。
这不是朱允熥装腔作势,而是老朱定的规矩,同辈就是二拜了。
老朱笑的那叫一个开心,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家子人和和气气,就是兄友弟恭。现在这一幕就很好,别管是不是有人心里头不舒服,反正每一个人表情有怨怼、不乐意的样子。
等到行礼结束,老朱说道,“国本已定,当着祖宗的面,你们这些人也都该知道分寸。以后但凡有人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咱非得将不肖子孙革除宗籍。”
朱樉等人立刻跪下,连称不敢。
都到了这个份上了,君臣的名分都定了,确实没人敢起不该有的心思。哪怕作为皇子或者皇孙,对龙椅确实有些念想,可是一个个的也都心里清楚,那个位置生来就不属于他们。
老朱随后开口,说道,“老二,你们几个在外的亲王这次滞留京师已久,明日启程回藩。”
朱允熥都愣了一下,正常来说明天是需要百官进表称贺,还有大宴。
老朱直接对朱允熥说道,“你照顾你这些叔父是好,只是也不该如此护着。君臣名分已定,宴席本就不该给宗室藩王留席。他们在不在,也不要紧。”
这倒也是,因为按照老朱定的规矩,朝廷但凡有大的宴席,宗室诸王就算是在京,也只能是去偏殿,不许和朝臣同殿。
朱樉立刻领旨,“儿臣遵旨。”
其实朱樉早就想回去了,在应天府肯定是不如在西安自在。在应天府,他就是空有秦王头衔的皇子,在宫里也要谨小慎微的。到了西安,那就自在多了。
老朱随即看向朱棡,说道,“你留下。”
朱棡虽然很想回太原,可是这个时候也只能强颜欢笑的领旨。哪怕此前朱允熥稍微透了点口风,让朱棡有些心理准备。
不过现在看起来是最后的一点侥幸也没了,说好听点他是要承担重任了,说难听点就是要被父皇扶起来,要开始制约二哥了。
朱樉心里跟明镜似的,可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谁让他现在是老朱在世的儿子当中最大的,那就算是天然的容易被误会、被猜忌。
朱允炆心里也是跟明镜似的,一些皇叔现在还没有就藩呢。可是他这个皇孙,马上就要去杭州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就藩。
没办法,谁让他此前和朱允熥争过呢,所以再想要留在应天府也是不可能的了。
也好,去了杭州就自在了,可以寄情山水、潜心修学,不用在应天府见了面就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