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就是信息量了,信息量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是数量,第二就是时效性。
机构投资者的本职工作就是研究分析股票、基金等投资标的,所以市场上的消息很多都是可以及时的或者很快的看到的。
很多个人投资者,都是忙了一天下班后,或者工作之余打开手机简单地翻看一下,或者每天定期看早间、午间()
和晚间新闻。
虽然也可以得知信息,但是这个速度相比之下就太慢了,尤其是在股市开盘后可以交易的时候。
很多时候,一个信息可以影响股票或者市场之后的走势,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另外机构还会花钱购买所谓的信息,就比如说有些第三方的数据平台,他们不提供任何的投资建议和投资决策,但是他们会提供海量的数据。
将所有的公开数据,全部都搜集、整理后传输到平台上,基金经理想要查什么,很快就可以查到,很多数据在网上搜索是很不容易搜到的,就算搜索到了,时间也会特别的长。
这种第三方的数据平台真的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搜不到的数据,不过一定要是***息,上面就只有***息而已。”
听到林修然的话,三叔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他也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这和他预想的虽然有一定差别,但是也相差不大了。
这个第三方的数据平台,虽然他没有用过,但是只要想想就知道起到的作用绝对不少,个人投资者本来可以用于研究投资的时间就少,现在再来一个所谓的可以提高信息搜索效率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二者的差距就会更大了。
林修然顿了顿之后继续道:“所谓的第三点,其实和第二点也差不多,第三点就是所谓的专业设备。
因为是专业做投资的,所以机构投资者在设备的购买上也会比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有优势的多。
就比如电脑的反应速度,网络的快速程度,这些等等都是设备上的差距,就比如交易通道这一项,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看到的股票以及市场的价格实际上都不是现在的价格,而是过去的,因为股票的价格传输到我们的电脑上是有时间的。
我们看到电脑上显示的价格之后再进行操作、下单买卖,下的订单通过证券公司传输到交易所又需要一段时间。
虽然这些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少的,但是对于对于互联网来说却是很多的。
很多机构用的都是专用的交易通道,很多都是专线,是花了钱的,信息传达的速度可以更快,所以可能同时下的买卖订单,机构投资者就能够成交,但是个人投资者的订单就成交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