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6章 诗魂李商隐(第1 / 2页)

古人说,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人的命运是掌握自己手里的,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逆天改命。

可是这样的道理,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人生里,似乎不太管用。

命运的好坏,到底是有定数的,半点不由人。

每一个在世间跋涉的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厚重的行囊叫孤独。

而李商隐的行囊,尤为沉重。

李商隐年少时,便经历了父亲离世的孤苦。

成年后,他又因深陷党争,一生仕途坎坷,最后孤身一人客死异乡。

虽然在这段坎坷的命途中,他也曾得到过贵人的照拂,也曾收获过刻骨的深情。

然而繁华落尽,空余悲凉。

到后来,他所珍视的都一一消散在了他生命里。

他所在意的,也都尽数离他而去。

有人曾说自李商隐之后,世间再没有比他更孤独的灵魂。

看完李商隐的一生之后,我们也会明白。

人生所有珍贵的东西,原来最后的指向,都是孤独。

“李商隐于唐元和七年生于河南荥阳,有三弟一妹。”

“其父李嗣为县令,曾自称凉武昭王李暠后人。”

“李嗣在县令任期满后,接受了浙东观察使孟简的聘请,前往浙东担任孟简的幕府,李商隐与家人跟随父亲前往浙东。”

“在浙江生活的几年里,李商隐开始学习读书写字。”

“但李嗣因事务繁多,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任上,此时为长庆元年。”

“由于失去经济来源,李商隐只好侍奉母亲回河南郑州,守考丧数年。”

“其间李商隐亦不断学业,与弟羲叟一起跟随族中的一位堂叔学习五经章典等。”

“期间李商隐便已经展现出写作才华,擅长写古文,书法也颇有成长。”

“长庆三年,李商隐守丧期已过,开始以为人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

“唐文宗大和元年,李商隐著《才论》《圣论》二文而为当时士大夫所知。”

“大和三年,检校兵部尚书令狐楚前往洛阳担任东都留守。”

“在得知李商隐后便对其才学十分看重,命他与自己的儿子共同学习交游,与此同时令狐楚还亲自教授李商隐撰写文章的方法。”

“其后令狐楚迁任天平军节度使,便将李商隐任命为节度巡官,跟随其前往山东等地任职。”

“大和四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参加进士考试,令狐楚就让李商隐以乡贡身份陪同令狐绹前往京师参加考试。”

“晚唐时,科举取士制度已积弊丛生,寒门学子入仕无路。”

“如此开榜后李商隐不中,而令狐绹进士及第,不久便步入仕途。”

“其后的几年间李商隐多次应试但无一中举,之后在令狐楚调任长安的情况下只好返回荥阳。”

“大和七年李商隐再一次进举不中,在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

“后来拜谒郑州刺史萧澣、华州刺史崔戎。”

“崔戎本是李商隐的表叔,且从中有萧澣的推荐。”

“便对李商隐特加照顾,资助他前往南山学习。”

“大和八年,李商隐因病而未能应试,就跟随崔戎至兖州赴职,掌管其文章进奏。”

“唐大和九年李商隐再次不被科举录取,便在长安至郑州一带活动,于此年侍奉母亲迁居济源。”

“唐开成二年,李商隐再次应试。”

“本年的主考官由礼部侍郎高锴担任,令狐绹与高锴交好,便在高锴面前称赞李商隐,李商隐得以考中进士。”

范仲淹:人生所有珍贵的东西,原来最后的指向,都是孤独。

孤独是,知交零落、往昔不再的失落。

在岁月的变迁里,再深厚的情谊,都会因为经历的不同,变得淡薄。

再交好的朋友,也会因为利益的冲突,从此形同陌路。

李商隐初入江湖之时,曾拜在士大夫令狐楚的门下。

当时,李商隐家境非常落魄,但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却不在意。

主动与李商隐结交,经常约着他一起读书写作。

看见李商隐穿着寒酸,令狐绹会主动送上钱财和衣裳。

知道李商隐屡试不第,令狐绹也会积极帮他疏通关系。

然而,就在李商隐考上进士,并成为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后,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却渐渐变得水火不容。

那个时候,朝廷有两大党羽,李党和牛党。

王茂元属于李党派系,而令狐绹一家属于牛党。

李商隐迎娶王茂元女儿的行为,在令狐绹看来就是对两人友情的背叛。

自此之后,令狐绹再未与李商隐交过心。

甚至有时,他还会暗暗地给李商隐的仕途使绊子。

李商隐也尝试过向令狐绹解释,但没有人相信李商隐的行为是无意之举。

他写下《无题》表达自己也想像青鸟那般,与令狐绹殷勤往来,却没得到任何回音。

曾经无话不谈,亲如兄弟的两个人,就这样因为政党的纷争,从此分道扬镳。

孤独是,中年丧妻,孑然一身的哀痛。

李商隐在妻子去世后,就曾深深地体会过这种滋味。

李商隐和妻子王晏媄,曾是世人眼里的翩翩才子,锦绣佳人。

抛开政治立场不谈,他俩的婚姻,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婚后,两人也一直是琴瑟和谐。

虽然因为令狐楚的原因,李商隐在仕途上屡屡受挫。

但好在,还有妻子王晏媄在一旁陪伴开解,这也让李商隐的内心安慰不少。

如果生活能一直这么静好下去,想必李商隐的人生,也能写成一个美满的结局。

可惜的是,天意难测,造化弄人。

后来,李商隐被调去地方任职,夫妻两人也被迫两地分居。

王晏镁无怨无悔地承担起了家庭的一切,可她的身体也因为长期的操劳,跟着每况愈下。

王晏媄病重后,曾写信问李商隐什么时候回来。

然而她又怕李商隐担心,信中也只字没提病重的事。

而当时,李商隐正在巴蜀。

连日的阴雨,迟缓了他的归期。

他只得一个人在异乡,带着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写下了《夜雨寄北》。

等他赶到家时,王晏媄已经去世。

在那一刻,李商隐的心也跟着空了。

此后的岁月里,李商隐一直固执地守着那个残破的小家,至死不复娶。

孤独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人总是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才能对生命有深刻的体悟,李商隐也是如此。

李商隐的一生,虽然底色是悲凉,却也有过高光的时刻。

他年少便颇有才气,就凭着两篇惊世佳作《才论》《圣论》,获得了无数文人材子的称赞。

27岁那年,他又高中进士,随后又如愿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

那段时间,可谓是他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光。

然而接下来,李商隐的余生,就应了那句。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因为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他从此深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仕途急转直下。

他多次被贬,半生漂泊,满腔壮志,自然也无处施展。

在生命中最苦闷不堪的时候,他去深山中,拜访了一位孤僧。

经过僧人的点拨,李商隐这个失意多年的人。

终于在那一瞬间大彻大悟,并写下了《北青萝》。

在那一刻,功名利禄也好,爱恨恩怨也罢,李商隐都看得无比淡然。

既然命运许他颠簸,他便从容以待。

既然生命要他孤独,那他就与孤独和谐共处。

孤独是,人到中年,万事皆憾的落寞。

李商隐缠绵病榻之时,在这首《锦瑟》中,写下了他一生的悲喜。

它看似是在写缠绵悱恻的情思,其实字字句句间,都是李商隐力透纸背的孤独。

李商隐这辈子,仕途孤独、生活孤独、灵魂孤独。

然而,他在尝遍所有孤独之后,却用沉默回应了所有。

他18岁遇贵人,27岁考中进士,又于同年娶妻。

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锦绣年华。

然而,随着恩师去世,妻子也撒手人寰,他的人生便跌入了最灰暗的境地。

人到中年,万事皆空。

此后,他孤身一人,带着不得志的惆怅,带着无人理解的悲伤,带着对妻子的思念。

漂泊于异地他乡,在无尽的孤独中,追忆从前。

可惜的是,一切都是惘然。

李商隐的一生,是浓墨重彩的凄苦,是大写加粗的孤独。

然后也正是这种孤独凄苦,成就了他诗句里的瑰丽独特。

“年末,李商隐中举后便回到家中探亲。”

“后令狐楚希望李商隐帮自己料理文书往来事务,李商隐欣然前往。”

“而李商隐赶到兴元时,令狐楚已久病不起,便嘱咐李商隐代自己草写遗表。”

“及令狐楚逝世,李商隐会同令狐绹等人将令狐楚的灵柩送归长安。”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将女儿嫁给了他。”

“晚唐时,唐廷中的群臣主要分为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

“两党为争夺权势,互相争斗。”

“与李商隐关系密切的令狐楚父子为牛党成员,而王茂元则为李党成员。”

“因此,李商隐接受王茂元的聘请、娶王茂元之女为妻等行为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行径。”

“取得进士资格后,李商隐在开成三年春天参加由吏部举办的授官考试,但因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令他在复审中被除名。”

“开成四年,李商隐终于顺利通过考试,被释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调任弘农县尉。”

“及李商隐赴职,他发现自己看守的囚犯多是由于拖欠赋税、与土豪发生纠纷等事入狱。”

“因此他时常替囚犯减免罪行,但此举使得李商隐被上司观察使孙简责难。”

“李商隐由此不满准备离去,并写诗《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恰时对李商隐早有耳闻的姚合接任观察使之位,便劝说李商隐继续担任县尉,李商隐才留下任职。”

“开成五年,李商隐决定辞官请求别任,并在长安郊外的樊川之南定居下来。”

“会昌元年,李商隐由长安至沅湘一带游历。”

“之后前往许州担任时任忠武军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掌管其公文往来之事。”

“会昌二年春,李商隐再次前往长安应吏部考试并顺利通过,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但因次年母亲逝世而不任官,守妣丧三年。”

“李商隐在此间将母亲的灵柩送回故乡,并往返洛阳将逝者岳父王茂元等离散于他乡的亲人墓葬迁回祖坟。”

“杨弁之乱平灭后举家迁居蒲州平乐,于此间参与农事。”

“会昌五年十月,李商隐为母服丧期满后,重新回到秘书省。”

“会昌六年,唐武宗去世,宣宗李忱即位,并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