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被苏联寄予厚望的蒋介石
郭松龄反奉战争虽然最终失败,但张作霖的损失不可谓不大,直接导致奉系由盛转衰。
这一点让张作霖极为难受,莫名其妙的元气大伤,还差点就此倒台。
原本他和冯玉祥争夺天下,结果内部突然出现叛徒,让他大好形势彻底瓦解。
虽然最后化险为夷,反败为胜,但他精心打造的精锐所剩无几,这才是让他最心疼的地方。
“孙传芳完胜,张作霖大败之余,还遭到郭松龄和冯玉祥背刺折损一半家当。”
“面对气势汹汹的国民军,吴佩孚刚刚编练的三万新兵抵挡不住,很快就被打的全军覆灭。”
“这时候就连萧耀南也害怕受到牵连,派兵封锁了平汉铁路,不让吴佩孚进湖北。”
可就是这次心软,害得他被寇英杰架空权力,转投吴佩孚的怀抱。
他早就对唐继尧此人感到厌恶,自然不可能答应对方的借道要求。
经过一番试探后,他无奈的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打不过联盟军。
涓竴涓浜屼簲涓浜屽洓涓涓簲鍏
“内部不团结的同时,外部又有强敌虎视耽耽。”
“1925年3月19日,云南王唐继尧在昆明发表通电,宣布就任广东大元帅府大元帅一职。”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冯玉祥的运气一向很好。
“所以唐继尧在出兵之前,便先派人到广西通气。”
“战后张作霖恼怒不已,便联系吴佩孚。”
“由于汪精卫、胡汉民相互不服对方,一时没人能站出来主持大局,国民党立马就乱了套。”
“但现在南北同步的计谋已经没有可能成功了,苏联只好退而求其次,全力支持国民政府北伐。”
“然而还是那个老问题,吴佩孚性格太差,在外仇敌太多。”
不过大家对吴佩孚的这种境遇倒也没有多少意外,毕竟这种例子再正常不过。
“1924年底,吴佩孚从天津逃至江苏。”
“收到张作霖电报,吴佩孚心里压抑了一年的怒火彻底爆发。”
吴佩孚虽然之前提拔过他,但他担心收留吴佩孚会引来仇敌,害得他被牵连。
不出意外的话,张作霖想要报仇雪恨的愿望怕是要落空。
“可是冯玉祥也知道河南是吴佩孚的根据地,他肯定不能坐视不理吴佩孚养好了伤后找自己报仇。”
他接到孙传芳的电报,想要吴佩孚出山住持大局,担任反奉联盟的总司令。
“苏联之所以要支持蒋介石,主要有两点原因。”
在这种危难时刻,汪精卫执意引发内部动乱,这是置革命伟大事业于不顾。
“司令部成立后,浙奉战争正式开打。”
“1926年1月,白崇禧前往广州传达了李宗仁的意思。”
“所以吴佩孚到了江苏后,便联系各省督军,准备纠集军队报复冯玉祥。”
旧桂系因为不支持革命,已经被他彻底推翻了。
“然而唐继尧点背,他碰上了如日中天的白崇禧。”
“既然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了,两广统一问题,便提上了日程。”
“1926年初,吴佩孚挥师北上,接连拿下河南、直隶南部。”
“阎锡山凑热闹的原因很简单,国民军占据着河南,直隶、绥远,陕西,将山西团团包围,随时都可能吃掉阎锡山。”
对于唐继尧的阳奉阴违,他一向都是看不起的。
要不是冯玉祥这个死对头接二连三的和他作对,他今天何至于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如此厚颜无耻之举,他唯有对唐继尧深深的鄙视,自然不会惯着此人。
所以吴佩孚前来找他的时候,他就直接回绝了,坚决不让吴佩孚躲进湖北避难。
萧耀南:早知道就不应该引狼入室的,直接拒之门外的。
“萧耀南没办法,只好通电响应孙传芳。”
原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可万万没想到他最终还是着了道。
“但汪精卫不服气,汪精卫认为自己的资历与胡汉民差不多。”
冯玉祥:不是我临阵脱逃,而是联军锋芒太盛,只能跑去求援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按理说国民党的接班人应该是代理大元帅胡汉民。”
现在元气大伤,实力大降,想要对付冯玉祥,怕是要寻找可靠的盟友才行。
“比如齐燮元就公开唱反调,并私下里派人与冯玉祥和张作霖搞小动作。”
“苏联的原计划是南北对进,让国民党打南方的直系军阀,冯玉祥、郭松龄对付北方的奉系。”
“但方案公布后,吴佩孚又尴尬了,因为没人响应。”
“3月上旬,经过双方讨论和妥协,广西在政治上接受国民政府领导,财政受国民政府监督,党务方面自理。”
他早就拟定好了接班人,也就是他一直看好的胡汉民。
“冯玉祥一看这架势,起先还打算死磕到底。”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北伐战争也即将展开。”
“1925年9月,奉系强势插足长江流域,眼看自己的地盘要落入奉系手中。”
“若是给吴佩孚一年半载,兴许又能整出十万大军。”
尽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和吴佩孚是敌人,但此时此刻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冯玉祥,两人进行合作也不是不可能。
白崇禧:口气倒是挺大,我还以为有多厉害,结果不堪一击。
只要心腹大将可以撑到他带着援兵回来,那战争就还有胜利的希望。
“所以看到吴佩孚狼狈不堪的样子后,寇英杰就私自打开了省界关口,还为吴佩孚安排了住处。”
主要是他对汪精卫的品性不放心,不认为能带领好国民党取得最后的胜利。
要是吴佩孚身居高位时体恤下属,令众多下属心悦诚服。
这让很多人感慨不已,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咱们都与冯玉祥有仇,不如摒弃前嫌,报仇雪耻。”
却不曾想,战争才刚刚开始,小日本就插手战场了。
快要陷入绝境的时候,局势又转变了,让他得以逃过一劫。
“张作霖被冯玉祥摆了一道,他急着找国民军报仇可以理解,但阎锡山为什么要凑热闹呢?”
“7月,桂军在白崇禧的指挥下,采取放进来打各个击破的战术,以少胜多,大败滇军。”
“由于孙传芳和冯玉祥没矛盾,而且孙传芳刚得罪了张作霖,不想再得罪冯玉祥。”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孙传芳和萧耀南的主张是正确的,可此时的吴佩孚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听不下去。”
“一是当时的国民党将领中,蒋介石的思想算是比较先进的,至少他不如国民党右派那样反对联共联苏。”
“吴佩孚本来对萧耀南很是看重,觉得别人能辜负他的提拔之恩,萧耀南绝对不会。”
“不过,云南与广东并不接壤,滇军要想讨伐广东就得经过广西,而那是桂系的地盘。”
“我家唐大帅即日将去广东上任,到时候会和西南各省军政长官商讨北伐大计,麻烦你们借个道,如若不然,我们将踏平广西。”
“但吴佩孚闲不住,表示自己要出山,天王老子也拦不住。”
各朝古人对吴佩孚的遭遇唏嘘不已,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但大家也非常明白,从高处跌落也并非一定会被人欺,这和个人品性息息相关。
“张宗昌表示自己对老张家绝无二心,张作霖遂又恢复了他的指挥权。”
收留原先的主帅在他看来,实在是极其愚蠢的决定。
“此前投靠段祺瑞的孙传芳这才幡然醒悟,决定联合东南五省的直系督军反击奉系。”
“开战之前,冯玉祥不在国内,去苏联考察了,直到9月才回国。”
但唐继尧一直拒绝和孙中山合作,不愿意和革命势力走近,也从来没有担任过选举出来的元帅。
“但来归来,萧耀南事先和吴佩孚立了君子之约,湖北的事吴佩孚不能插手。”
“姓唐的如果敢来送死,保准让他有来无回。”
“起因是护法运动时期,国民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1926年4月,大战爆发,奉系、直系、晋系同时出兵夹击国民军。”
而唐继尧虽然是国民非常会议选举的元帅,地位仅在大元帅孙中山之下。
他担心吴佩孚趁机搞事,本想直接拒绝的。
他是不能理解吴佩孚的大局观,刚刚和张作霖打完仗,转头就要和张作霖一起去对付冯玉祥。
哪怕再怎么和冯玉祥有恩怨,也不能不顾及大局,四面出击消耗实力。
“但是很快,冯玉祥发现自己打不过中外势力联合上阵,这谁受得了。”
“胡汉民何德何能,根本没资格跟自己比。”
“1926年初,结束了内战的奉军再度入关。”
“1926年3月,反冯玉祥联军与国民军在直隶地区爆发多场战斗。”
“见孙传芳反对出兵,萧耀南也随即附和,力主吴佩孚不要四面结仇。”
“李景林也表示自己绝无二心,但张作霖不信,李景林就此退出军界。”
“至于吴佩孚是怎么东山再起的,过程稍微有点曲折。”
“而新桂系向来支持革命,看不惯唐继尧之流。”
“萧耀南被说的甚是惭愧,便派人把吴佩孚迎到了武汉。”
“声言愿意重新立其麾下,想通过曹锟与吴佩孚冰释前嫌。”
“当时广西的旧桂系已经覆灭,取而代之的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
可偏偏那么多人前来劝说,尤其是寇英杰等人,动辄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迫使他一时心软收留了吴佩孚。
不管是为了统一大业,还是为了报仇雪恨,他都不会放过冯玉祥。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收留了吴佩孚,他萧耀南又该如何自处。
“以前他兵强马壮,大家不得不臣服于他。”
没有苏联的援兵,他也知道国民军肯定打不过联盟军。
“因而,东南五省督军便在孙传芳的劝说下,拒绝与冯玉祥开战。”
“冯玉祥本人不在,国民军群龙无首,谁也不听谁的,各有各的打算。”
“见仅靠自身实力报不了仇,张作霖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和阎锡山,约定三家共同出兵对付冯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