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40年,仅记录在案的人数就高达10万人。”
“到了明末年间,据统计洪武陛下子孙后代已经高达100多万人。”
“这些皇亲国戚除日常的俸禄之外,还要拿着如婚丧、嫁娶、建造宫殿等各种补贴。”
“这笔庞大的开支逐渐从万历年间占朝廷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一,发展到明末财政入不敷出的地步。”
朱元璋:什么?100万?
此刻的朱元璋如遭雷击,目瞪口呆的愣在原地。
100万朱家子孙彻底吓到他了,虽说朱家子孙后代多了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可问题是每一个朱家子孙都有大量的俸禄。
要是这么算的话,他已经不敢想象朝廷每年光是给这些朱家子孙的钱财有多么庞大。
尤其是到了明末,已经入不敷出,根本支付不起皇室宗亲的俸禄。
这一刻,他深刻的理解主播的话,也难怪主播说朱家子孙吃垮了大明。
“其实明朝宗亲的问题,每个当局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关键在于大家都是利益集团的一分子,没有人会拿自己开刀。”
“只要有人指出这个问题,就是要与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作对,以至于到头来基本上是当朝皇帝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去解决提问题的人。”
“所以从根源上来说,这个毒瘤的形成,洪武陛下确实难辞其咎。”
“洪武陛下对官员有多狠,就对自己的子女有多宠爱。”
“洪武陛下在《皇明祖训》中明文规定,宗藩制度永不更改,且宗藩席位可世袭罔替,还特意备注,凡我子孙钦承朕命,一字不可改易。”
“其实从这一刻,大明被吃垮的悲剧就已是注定的死棋。”
朱元璋:咱当初制定祖训的时候,确实考虑不周,不过一切还来得及。
他深吸一口气,他优待皇室宗亲的本意是为了让朱家子孙永享荣华富贵,可不是为了吃垮大明,从而造成大明朝灭亡。
既然这个祖训有问题,那就更改一下。
“崇祯继位之时,大明已彻底江河日下,风雨飘摇,部分藩王的俸禄与补贴已经拖欠了许久。”
“不过这些藩王嘴上哭穷,心里却毫不在意。”
“因为他们早已经发现了一种比领补贴更赚钱的方法,那就是大搞土地兼并,动辄吞并成千上万良田的行为,让地方百姓与地方官敢怒不敢言。”
“同一座城内,朱氏宗亲声色犬马、莺歌燕舞,普通百姓食不果腹,卖儿卖女。”
“随着农民起义与八骑铁骑的内外双重打击,这些拥有大量财富的藩王,按说应该与一穷二白的崇祯皇帝同仇敌忾。”
“然而非常讽刺的是,这些藩王却纷纷选择作壁上观,麻木不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无非以下两点。“
“首先,崇祯本身占有非常大的责任。”
“当年清军压境十万火急,驻地南阳的唐王朱聿键救驾心切,便私自募兵北上勤王护驾。”
“结果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以藩王不得掌兵的祖训,将唐王废为庶人。”
“从此,本就麻木冷血的各路藩王皆以此为戒,理所应当的隔岸观火。”
“其次,这些藩王非常聪明,他们知道只要自己捐钱,那就无疑向朝廷宣布自己不靠俸禄,还能过得非常优渥。”
“所以一旦崇祯秋后算账,那自己就是惹火上身,自讨苦吃。”
“主播不得不说,明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聪明人,但有些事坏就坏在聪明人实在太多。”
崇祯神色复杂,大明藩王见死不救,其中还有他的责任。
他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也猜得到自己为什么会把唐王贬为庶人。
无非就是担心唐王趁着天下大乱,趁机建功立业,然后抢夺他的江山。
那时大明本就危机四伏,觊觎皇位的势力太多,他不想又来一个唐王。
不过现在不用了,他不会再让悲剧重演。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打洛阳,守城将士苦求洛阳的福王拿出一些金银激励士兵守城,而福王一毛不拔,充耳不闻。”
“结果城破之时,群情激愤的农民起义军将这个三百多斤的福王活活给煮成了一锅粥。”
“福王府中那地窖里的百万金银也被李自成搜刮一空,福王的结局就是明末其他藩王的结局。”
“李自成知道这些藩王富甲一方,于是仅李自成屠戮的藩王就十二位。”
“其他各路藩王也没有躲过清军的大屠杀,被抢夺的金银之多难以计数。”
福王听到自己悲惨的结局,被吓得瑟瑟发抖。
为了避免历史重演,自己被农民军烹饪,他暗下决心,决定还是出手帮助皇帝。
不管怎么说,皇帝是朱家人,只有保住了大明江山,他才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