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9章 开始伐宋(第1 / 2页)

种师道为赵桓背锅不久,东京就爆发了太学生和军民的抗议,他们要求恢复种师道的官职,大骂李邦彦等人卖国,李邦彦甚至差点被愤怒的人群给打死。

当天夜里,一些军民聚集闹事,他们杀死了数十个内侍,并把他们的家给砸了,非说他们蛊惑皇帝,割让河北、河东和山东,卖国求荣。

见此,赵桓权衡利弊,免去李邦彦的职务,并将徐处仁调入中枢。

徐处仁早年曾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知大名府,任职期间,以刚廉著称。后来,以显谟阁直学士为颍昌知府,又遭到童贯排挤,掌管南京鸿庆宫。他属于主战派,当初,听说江鸿飞准备南下伐宋时,他储备粮草积极备战,并集合万余精锐,打算赴京勤王。

赵桓听说徐处仁老成、有威望,想将他召之入东京汴梁城,任命他为中书侍郎,进入赵宋王朝的决策圈。

吴敏揣摩赵桓的心意,以为赵桓有重用徐处仁的想法,于是建议让徐处仁担任枢密使,掌管赵宋王朝的军事。

不久之后,赵桓召见徐处仁,让他陈述己见。

徐处仁对赵桓说:“陛下受祖宗之天下,尺地岂可与人!矧保、塞奉二祖之陵寝,中山为陛下之始封。且无河东则陕西不能守,无河北则卞京不能为都,京东又近在咫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其实才是赵宋王朝那些主战派的人,明知道大元帝国不好惹,还如此坚持跟大元帝国干的最重要的原因。

实在是,如果丢了河北、河东和山东,赵宋王朝就危险了。

要知道,赵宋王朝的都城在开封府,北面只有黄河这一条防线,只要大元军过了黄河,就能直接攻打赵宋王朝的都城,甚至大元军都不用渡过黄河都能攻打赵宋王朝。

而且,目前不论是东南,还是陕西,都有战火,金陵和长安也不比开封强多少,因此,赵宋王朝就是迁都,都没有合适的地方迁。

这样一来,赵宋王朝的国都只能继续在开封。

但话又说回来,拥有河北、河东、山东的大元帝国,可以说是将赵宋王朝的国都给半包围上了,而且是从哪个方向都能攻打赵宋王朝的国都。

这要是在夏天,还没什么,毕竟有黄河天险挡着,宋军只要据险而守,还是能守的。

关键,到了冬天,万一黄河结冰,那不论赵宋王朝怎么防御,都不可能防住那一千五六百里的超长防线。

这是死结。

退一步说,就算目前收复不了河北、河东和山东,赵宋王朝也必须得向大元帝国秀一下肌肉。

不然,大元军今秋,最多今年冬天,肯定还得南下伐宋,至少是侵扰赵宋王朝。

赵桓虽然无知,但他不可能不知道这点常识。

所以赵桓矍然说:“卿言是也,吾意亦尔。”

吴敏也对赵桓说:“弃民于敌以存宗社,恐无可存之理。”

见吴敏和徐处仁都这么说,赵桓又想起来了种师道的计划,决定还是找机会给大元帝国点颜色看看,最好能一举收复河北、河东和山东。

随后,赵桓对赵宋王朝的决策层又进行了调整:任命张邦昌为太宰,吴敏为少宰,徐处仁知枢密院,唐恪任中书侍郎,耿南仲任尚书左丞,翰林学士何栗为尚书右丞,御史中丞许翰为同知枢密院事,梅执礼、陈过庭担任御史中丞。

另外,之前去大元帝国议和的宇文虚中、李棁、李邺、郑望之等人皆被降职,后又皆落职,予外宫祠,理由都是以出使不当,没有为赵宋王朝争取到应有的利益。

随着大元帝国“偃旗息鼓”,东京汴梁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州桥夜市再次火爆,人流熙攘。从赵宋朝廷的官员到市井草民,大多数人都认为,赵宋王朝面临的危机已经过去,大元军不会南下伐宋了。灯红酒绿的繁华气息,腐化堕落的病态追求,又开始在赵宋王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四处弥漫。

同时,随着姚古、种师中等将率领的西军主力的到来,社会上也产生了要求赵宋朝廷收复河北、河东和山东,甚至是与大元帝国进行决战的呼声。

而社会上的每一种强烈的呼声,都会在赵宋朝廷上引起回应。

不久,许翰上书支持这一呼声。他在奏疏中支持开战,并盘点了所谓的与大元帝国决战的五利:

“臣伏见大元休战以来,朝廷缙绅上恬下嬉,幸于无事,恃以为安。而臣独窃终夜不寐,方以为忧。夫以元主之性,贪婪无厌,而我既示之以弱,开之以利,不过一二岁,势必复来。若无河北阻挡,疾驰三日,则贼骑犯都,飞尘入宫阙矣。

今闻姚古、种师中等宿将引兵已至国都,窃谓陛下可一以阃外之事,制于将帅。臣尝熟计,我战而胜,则蒙福无穷;战而不胜,则内守大河,国固无患。故我胜亦利,不胜亦利,此可决战一也……”

许翰的意思是,赵宋王朝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又有种师道、姚古、种师中这样的名将,就应该跟大元帝国打。打赢了,就收复失地;打输了,也可以依黄河天险,跟大元军打防御战。省得大元帝国觉得赵宋王朝好欺负,南下伐宋,或是南下骚扰赵宋王朝。

许翰是元佑三年的进士,历事三朝,刚阿正直,是坚定的主战派。

许翰认为,不能因小有挫折就丧失斗志,他希望赵桓能向汉高祖刘邦和蜀汉皇帝刘备学习,他们用兵屡败屡战,却始终不失进取之意,最终留下千古圣名,是真正的大英雄。

许翰还认为,赵桓之所以对于抗战胜利有所疑虑,是之前姚平仲劫营失败造成的。他觉得种师道说的有道理,姚平仲之所以失利,是因劫寨之法不当,而且,当时朝廷不用老将种师道主持此事,而是用骁将姚平仲主持此事,还有不听谋将之言而听贪功之言导致的,不是赵宋王朝不能打这一战。

值得一提的是,许翰对种师道很看重,将他比作秦朝的王翦,汉朝的赵充国。

许翰的主张是:令种师道统领天下之兵,挥师北上收复河北、河东和山东,为上策;令种师道当枢密使选将将兵,为中策。嫌弃种师道老了,解除种师道的兵权,为失策。

赵桓接受了许翰的建议,加封种师道为太尉,任命种师道为河北、河东和山东宣抚使,驻军滑州,伺机跟大元帝国开战。

不过种师道虽然名义上是太尉、河北、河东和山东宣抚使,但实际上他手中兵马寥寥无几。

——出于对武将的防范,如今赵宋王朝的兵马,还是分散在众多武将的手上,实际上,赵宋王朝并没有建立起来统一的指挥。

但这其实也没关系,种师道到了滑州以后,就要求各军将领前来滑州,统一接受他的调遣,向大元军发起进攻。

这时,只要赵宋朝廷给种师道足够的支持,宋军就能统一起来,而不是各自为战。

然而,虽然要求决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与此同时,力主和议的势力也很强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