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些话,这些举报的人也没脾气了。
反而是一个个跑到渔民村去,都想在厂子里掺上一脚。
但他们先走的是看老支书这一条路,心想好歹是村里的干部,多少有点发言权吧。
但老支书看看在生产线上忙得不可开交的孙女,再看看带领着村里的老大爷们编篮子,编得热火朝天,时不时还出去送货的儿子。
以及自己手上还拿着一个照着样品没编完的篮子。
老支书果断地摇摇头,“我人老了,早就不管这些事了,要不你们直接去厂里试试?”
好吧……
来都来了,既然老支书都这么说了,他们就到厂里去看一看吧。
正好,即便他们没来,高晓松也是要出去找人的。
因为加工厂里面的工人忙不过来了。
毕竟除了干货厂那边之外,他们加工厂最近也接受了不少其他产品的加工。
就像许秋秋说的,他们加工厂不拘于海产品加工。
还有其他的小吃食之类的,只要能加工的,他们都来者不拒。
县城里包括省城里大厂小厂一堆,人也多,家庭条件好的人也就更多了。
有些家庭里双职工都是常见的,家里头两个人都上班,自然是没什么时间回家做饭的。
而且两个人都有收入,自然是不差钱的。
乡下这边的东西送过去,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土特产。
甚至有些还多买了寄给远方亲戚尝尝。
这就导致了,不止是干货厂那边,就连他们自己加工厂这边的货都不够了。
而这个时候,通过姜燮远知道这些事的姜小舅就想起来了。
当初这小子跟他说许秋秋建立这个加工厂,那可不是与民争利。
而是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和支援国家发展和建设。
这不,他们果然做得很好。
加工厂建立这一段时间,不只是底下村民的收入增加了。
连整个县里的消费都被刺激了,老百姓的购买力是杠杠上涨啊。
“要想法子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刺激消费,渔民村加工厂这一点做得很好,咱们县里的工厂要多向他们学习啊。”
姜小舅在会议上,甚至单独拿出渔民村来举例。
搞的在座的人都酸掉了牙。
知道国家现在各处都在搞建设,搞发展,他们也十分努力了。
但是,这人啊,不是一个个都是商业天才。
怎么可能像许秋秋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一个厂子做得这么风生水起呢?
但是既然领导说了,让他们像渔民村的加工厂学习,那就学呗!
反正领导不是说了嘛,渔民村加工厂这边的模式很新。
那直接套用他们的模式开干不就行了吗?
于是,会议结束之后,县里头许多厂子都开始走这个模式。
扩大业务,加大生产,主动去找客户,还跟自己厂子周边的村子开始合作。
这……
一时间整个县里都风风火火。
渔民村这边,倒是一点都不慌。
反正他们已经吃了抢鲜的红利,别说他们。现在手里的活一大堆,根本就忙不完。
就是没有活儿,高晓松也会按照许秋秋的思路给他们找活儿干,积极给厂子里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