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回家日常,八十年代
赵国庆打电话到西电自动化学院,又扑了一个空,就寄了一封信,将庐城的地址告诉杨青,从大山里面出来,以后联系就轻便多。
而半年多的时间,他们也只通了几封信。
有季红波在,很多琐事都不用赵国庆来操心,五十七个人的安置由他跟杜楚明那边商量着办,这可是劳心劳力的一件事,硬件条件暂时不具备,只能占用一些科大的资源。
而此时的赵国庆,则背上行囊,踏上回家的路程。
从京城坐火车到金陵,在玄武湖溜达一圈,买了一张去淮安的车票,洪泽在淮安上一站,在县城下车,去村里还是十几公里的土路,汽车还没通到乡里。
小赵老师也是豪爽,在县城供销社直接买了一辆永久双杠自行车,兜里揣着两千多块钱呢,鹰眼项目成功的补助还是有一些的。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买自行车已经不需要票了,要不是不好带,赵国庆倒想买一台电视机给带上,现在的电视机可不便宜,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就要四百多,17寸的要七百多,一般的家庭可消费不起。
此时已经是金秋十月,满眼出一片金黄,一路上,村民正忙喽着收割水稻,脸上是带着笑的,路上有不少牛拖板车,家离地远的,就用板车把割下来的水稻拖回家脱粒,而离得近的,直接用扁担来挑。
他们精神状态都很不错,洪泽这边吃饭问题基本是解决了,只要肯在地上下力气,还没有听说饿肚子的,米饭基本上可以随便吃,能吃多少是多少,不过离吃好还有一点差距。
最开心的是小孩子了,赵国庆看到一帮一帮的孩子,拿着篮子在地上捡麦穗,顺道这还能把水沟里的泥鳅清理一番。
就像赵国庆数年钱干的那样,六七十年代,那稻穗也是宝贝啊!
孩子们开心的还不止这些,农忙嘛,伙食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
说是天天有肉都不夸张,现在都分田到户了,一家子给人家帮工,左邻右舍也给你帮工,伙食上没点荤腥怎么行,这可都是重体力活啊。
家里有养猪的,这个时候陆陆续续开始杀猪卖肉了。
农村里就两个时间肉的需求特别多,一个是过年,一个就是农忙。
家里杀了猪,多出来的肉直接在路边支个案架,将肉摆在案板上卖。
天干物燥,土路上一层浮灰,风一吹,灰都上了猪肉,但没人在意,买回去洗洗就行了,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哪有嫌土脏的。
路上骑自行车的很少,像赵国庆这样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的,就跟四十年后开着奔驰宝马进村差不多。
很快就有人认出来了。
“那不是裴桥村出的状元嘛!”
“状元郎回家啦!”
赵国庆推着车打招呼,三婶在村口摆着肉摊。
“三婶,家里猪挺肥的!”
“是啊,国庆,这次回来待多长时间啊!”
“也就几天,好久没回来了,回家看看!”
“好好!”
“三婶,我家的稻子收了吗?”
“你妈说是明天,我到时候也去帮工,刚才她还买了三斤肉呢!”
“三婶,我再拿点肉!”
他现在也馋的很,四个猪蹄没人要,猪下水早就被人抢走了,肥肠一向被认为是最实惠的,油多价格又便宜,其次就是五肉,而瘦肉比较多的蹄膀关注是最少的。
赵国庆把肉摊上剩下的肉都打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