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猜测的提出,在人类科学界之中可谓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个猜测暗示了一种可能性:暗力子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降低到真空光速以下的!
在前期理论推演和研究之中,“暗力子传递速度不可能降低到光速以下,就像是常规物资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一样”几乎已经成为了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
而现在,这个猜测,就向这一真理发起了挑战。
其猜测具体内容为,暗力子在不同介质之中传递的速度并不一样。不可逾越的,仅仅是真空光速而已。
也即,暗力子在真空之中的传递速度不可能降低到真空光速以下。但在另外的介质之中,降低到真空光速之下并不是不可能。
而,暗力子其实也是一类统称,暗力子也存在许多种。其中存在一种被称之为“暗力子α”的粒子,其运动速度被认为是最慢的,在真空之中不存在比它更慢的暗力子。
但在某些介质之中,其余种类的暗力子的速度却有可能比暗力子α更慢,就像是在纯水之中,中微子的速度也有可能超过光子在纯水之中的速度一样!
前者会导致一种名为“契伦科夫辐射”的现象,而后者,当其余暗力子的速度降低到暗力子α之下时,同样会导致某种类似于契伦科夫辐射的现象。
提出这一猜测的团队所撰写的论文,接受了最为严格的审视。在足足讨论、研究、完善了数年之后,科学界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
一线科学家们也分成了两个团队,操纵着这遵循两个思路所建造的观测设备,再度对这颗中子星展开了观测。
将其释放在星球上的话,这些水可以铺满一个深度为两米,宽度和长度各自达到60公里的巨大湖泊。
整个人类文明,所有专业与之相关的科学家们都投入到了对这些数据的解析之中。
最终,对于暗力辐射理论进行修正的方案,引起了韩阳的重视。
而,能完成了前期工作,最终将猜测提出来的团队,就已经是万中无一了。
韩阳总计建造了106台大型望远镜,以平面的姿态,在距离中子星约800万公里处对其展开探测。
韩阳开始仔细思考这一探测方式的可行性。人类科学界之中,众多科学团队也开始探讨这一方案。
既然如此……那能否建造一次性的观测设备?譬如建造一颗观测卫星,直接将其扔到中子星上,借助其撞击到中子星上被毁掉之前的极短时间进行观测?
就像是我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只要我能将这个地基打好,文明科学界内就必定会有人攀登到高楼之巅,摘取到最为灿烂的成果。”
人类必须要开发观测精度更高的观测设备,才有希望真正看到暗力辐射存在的证据。
而,全文明top1000高校的普通毕业生,在社会之中就能找到相当不错的工作,获得相对优渥的待遇。
但那些猜测全都在后续的审视和评议之中,被否决掉了,根本进入不到后续验证的阶段。
对此,也有更多的研究团队投入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之中。有人尝试对这一套理论体系进行修正,也有人尝试提出新的理论。
潮汐引力也不必考虑。相比起天然星体,探测器可以被视为刚体,自由落体状态下不会被潮汐引力撕裂。
当前阶段,制约人类观测精度的主要障碍,是中子星那过于强大的辐射和引力,导致人类根本无法抵近观察。
人类的观测设备根本无法过于靠近中子星。因为一旦过于靠近,就会被中子星摧毁。
观测中微子,人类科学界一直都有十分成熟的观测思路,无非就是采集到足够多的纯水,建造足够巨大的纯水罐子,安装足够多的光电倍增器而已。
第二种路线,则再次走了间接影响路线。这一派实验物理学家认为,那种辐射的强度实在太低,要将其从干扰辐射之中分离出来,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不太可能做到。既然如此,不如转换思路。
看似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猜测而已,但在科学界之中,所谓的猜测,其实并不仅仅只是脑洞大开,一拍脑袋就提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么简单。
多条路线共同推进之下,又有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堪称有些疯狂的观测方案。
这些猜测,必须要有严谨且完备的数学推导来证明,必须要能与其余的物理理论自洽——如果不能自洽,与其余的理论相违背了,那么提出方就必须要证明其余理论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完备的。
在韩阳的命令之下,位于那颗中子星周边的一线科学家团队立刻开始筹备第二轮实验。
那么,想要进入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研究团队,一个甚至连己方猜测都无法提出来的研究团队,对于一名普通人类来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答案是,在中学阶段,他就必须要拿到保送全文明top1000高校的资格。进入top1000高校学习之后,他必须要再度拔尖,拿到保送硕博连读资格。
观测总计进行了十年时间。在这其中,总计进行了数千次观测,产生了高达万亿gb的数据。
至于另一条思路,韩阳则建造了一台巨大的中微子望远镜。
在这过程之中,一线科学家团队筹备了一轮极大规模的中子星碰撞试验。
而如此之多的水,其中的所有杂质加起来,总质量仅仅只有不超过一公斤。
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和研究团队认为,这种被称之为“暗力辐射”所释放的粒子,会对中微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令中微子呈现出某种改变。
这个时候,科学界内对于暗力辐射猜测的质疑逐渐产生。毕竟,我们的观测精度都已经这么高了,已经达到了理论预测的要求,却仍旧未能找到证据,这很显然是理论体系出现错误了啊。
“这便是一个文明的科研底蕴所在。
其中一种走提高观测精度的路线。不管那种辐射多么微弱,只要我的观测精度足够高,同时排除干扰的能力足够强,就一定能将这种辐射找出来。
但这却意味着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暗力辐射的强度真的那么低,那么之前所设计的两套观测方案,暗力辐射望远镜和中微子望远镜,精度都无法达到。
这一修正在数学计算和物理推导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价值,看似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