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伊恩从船员那里得到了消息,十分感慨。
853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件很多。
五月二日,马莱向中东联合军投降,持续了三年的马莱战争结束。
六月四日,联军连同马莱对帕拉迪岛宣战,开启了帕拉迪岛侵略战的序幕。
七月十五日,准备了两个月之久的联军,正式与帕拉迪岛开战。
第一次交火海战,起于七月十八日。
靠近帕拉迪岛的联军舰船,遭受了帕拉迪岛飞机的轰炸。
起初,帕拉迪岛使用的是普通的炸弹,并未使用燃烧弹。
帕拉迪岛在公共电报频道里,再次警告联军,警告他们继续对帕拉迪岛发动进攻,将会迎来他们承受不起的后果。
联军的领导层,不以为意。
第一次正式对战,联军其实并没有遭受太多损失,高空炸弹对分散开的铁甲舰,伤害很有限。
而且炸弹从高空投掷的精准度很低,大多数炸弹根本没有轰击到舰船,而是落到了海里。
只有少部分运气很差的人,在甲板上被炸死了。
那之后,联军的士兵,都学会了躲避。
飞机的噪音很大,听到飞机的声音,士兵们就会躲进船舱内,以此应对帕拉迪岛的飞机。
联军的想法很好,哪怕你帕拉迪岛有飞机,在我分散开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我方造成太大的伤害。
飞机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士兵从偏远地区登陆到岛上,组织起战线,破墙进入墙壁内,对帕拉迪岛的后方进行袭击,到时候,失去补给,人口极少的帕拉迪岛,就会迅速失败。
他们认为,帕拉迪岛没有办法使用地鸣。
这是从威利·戴巴口中得知的,“不战之誓”是真实存在的。
威利·戴巴说,如果帕拉迪岛能使用地鸣,就不会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无视舆论,来到雷贝利欧,夺取战锤巨人。
威利·戴巴认为,帕拉迪岛人只是用某种方法绕过了“不战之誓”,或许是让某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继承了始祖巨人,在蒙蔽孩子认知的情况下,让始祖之力控制巨人,加快了帕拉迪岛的建设。
在“145弗利兹王”的思想里,或许巨人劳动力,只是帮助他的子民生活的更好罢了。
这就是始祖之力的局限性了,哪怕前人再怎么禁锢思想,总会有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始祖之力并不是万能的,巨人之力,有许多无法绕开的缺点,足以致命。
事实也的确如此,帕拉迪岛始终没有用地鸣的威胁,来警告过联军。
但其实并不是帕拉迪岛方,不能使用地鸣。
在核弹投掷的那一天,世界联军,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意识到了。
不是帕拉迪岛不能使用地鸣,而是帕拉迪岛,拥有比地鸣更加强大的制胜手段。
不使用地鸣,不过是怜悯普通的士兵,怜悯普通的平民罢了。
毕竟,地鸣只能直线行动,一旦出动,就会破坏地面上的一切,且速度有限,高层在得到消息时,就能从地鸣打击的地点撤离。
届时,会导致比“雷贝利欧核爆”更加恐怖的人员伤亡,死的人不过是平民百姓。
可帕拉迪岛侵略战时期,高傲的统治者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他们执意要将帕拉迪岛毁灭,在七月二十二日,帕拉迪岛才开始真正展现獠牙。
帕岛政府数次警告联军无果后,开始使用燃烧弹。
大批量的飞机从希干希纳机场起飞,大海变成了火海,躲在舰船内的士兵无处可逃。
其实在这个时候,就有一部分人,有停战的意思了。
他们损失了一批高级舰船,可没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击。
战线无法推进,前线传来的汇报里,陆地边甚至有许多巨人机炮,还有成排的钢铁舰队,根本无法突破。
从七月二十二日开始,联军就遭受了大批量的伤亡。
主和派的声音在八月一日大了起来,觉得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进攻了,应该暂时休战,寻找另一种解决方式。
但激进的仇视艾尔迪亚人极端分子,对主和派,进行了刺杀,将主和派枪杀在街头,执意要占领帕拉迪岛,对始祖巨人进行刺杀行动。
八月五日,帕拉迪岛终于对世界,下达了最后通牒。
帕拉迪岛对世界发送了大量公开电报,利用飞机,向参战国家的首都,投放“希干希纳公告”。
“帕拉迪岛通告联军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联军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在联军的部分高层心中,最多,也不过是超大型巨人的爆炸而已。
使用一次便需要数月冷却期的爆炸,在前线的投入和损失那么大的情况下,主战派没有人愿意撤军。
直到,八月八日的下午一点,钟声响起。
那颗黑色的钢铁弹丸,在钟声之中投下。
彼时,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那是什么。
联军的军官们,雷贝利欧的住民,临海的渔船,所有人都静静地凝视天空。
有身处雷贝利欧周边的记者,有人拍下了核弹投下的照片。
那时,雷贝利欧还存在,一切都宁静的和过去千千万万个平静的午后一样。
可数秒过后,一切,化为乌有。
那是仿佛将要世界毁灭的光与热,屹立千年的雷贝利欧,被蒸发了。
爆炸中心的一切物质,都消失不见,当边缘幸存下来的人,站起来的时候,连双眼都被灼烧,挣扎片刻后便死去。
拍摄那一张照片的记者,也死了,他虽然不在核打击的中心,但之后的六日,他一直在当地拍摄照片,第五日,全身出现了异常反应,五官渗血,器官崩溃。
帕拉迪岛对世界发出了警告,说明核弹即便熄灭后,依然会造成持续几十年的辐射伤害,帕拉迪岛警告世界,不要靠近爆炸的雷贝利欧,若不听劝诫,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