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5.第125章 咱不小气(第2 / 2页)

大唐的菜市场一般都是下午开市,就是因为城外和镇外的商贩与农民,早上都还在忙着运输。

大唐的车马不能和后世相提并论,在车马很慢的年代,大家的生活节奏也都会放慢。

靠海吃海的渔民们早上捕完鱼,下午一般就不捕了。因为渔船码头,下午基本是没有鱼贩子会来的。

下午捕到的鱼,要是放到第二天再卖,那就不新鲜了,完全是白菜价,甚至还可能卖不出去。

这可不像后世码头有配套的冰库,可以用冰和真空包装把海鲜处理好,再运往全国各地。使非沿海地带的人,也能吃上海鲜。

说起来即便是后世的华夏,几十年代的时候,渔民也是一样下午不捕鱼的。对于海鲜的保存手法跟千年前的大唐一样,要么用盐腌制成咸货,要么晒成干货。

冰库这种东西,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陆续发展起来。

前期的华夏老百姓,日子也过得也很苦。

高产粮食、农药、化肥,那都是后面的事了。说起来都难以置信,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只在短短三四十年里发生的。

到苏青青出生的新世纪,有父母家庭的小孩,已经不用吃什么苦头了。因为最初的那一批人,替子孙后代把几世的苦都吃完了。

现在的大唐农民和渔民,生活就像早期的新华夏人一样苦。

然而比起他们,还有更苦的人。

比如这条母狗可能已经死在无人知晓处的主人。

大唐山林里躲着很多没有户籍的山人,粮食可以自己种,但盐不行。

他们是不敢光明正大去墟市和庙会采购盐巴的,只能神出鬼没地找一些村庄,或者少数民族部落换,有时候干脆下山抢。

抢失败了,就刷号重来,或许下辈子能投个好胎。

小渔村这边,一半是依附鸭寮山庄的庄客,都是陈氏的分支;一半是海上渔民,半生都在跟风浪和鲨鱼搏斗,比较凶悍。

所以没有山民敢来这里抢的,都是老老实实拿肉交换。

小渔村的人也挺欢迎山民来做交易,只因山民手里的肉价,无论是新鲜的,还是风干的,都远比市场价便宜,简直是骨折价。

跟他们交易一次,村里就跟过小年了一样。

只可惜现在山民来的越来越少了,上一次的交易还是大半年前。

看着眼前这条母狗,苏青青就想起了它曾经的主人,山里的逃户比普通农民还要不值钱。

良民若是没了,里正还得来看看,判断一下是自然死亡还是刑事案件。

自然死的不用多费事,里正上报给乡里的耆老,后者再上报给县衙里管户籍的人,就可以销户。

若是刑事案件,那县衙还会来人查案。良民可不是说杀就能杀的,有很多官方程序要走。

虽然破案率不高吧,但也是会有人来查的。有人管,就有震慑力。

但山民就不一样了,死哪里都没有人在意。官面上,这些逃户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人,谁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像这条狗的主人一样,死了就腐烂在这山中。小渔村的人也不过就是唏嘘一句,这山人大概是没了。

岭南道的瘴气,有一部分原因跟无人处理的尸体(大多数是动物,少部分人),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相关。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