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将话题带到第二点。
2、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许多工厂别说继续投入,就是维持都很艰难,本身经营已经很不景气,又受三角债的影响,哪家工厂账面上还能拿出可观的活钱?事实上,真实情况是工人们和他们的家属们,都在嗷嗷待哺,比如说这一百家工厂,截至目前没有职工的工资是完全发足的,而下个月的工资还不知道在哪里,更可怕的是,破产倒闭的例子已屡见不鲜,这些工人随时都有面临失业的风险,到那时,他们背后的家庭该怎么办?喝西北风吗?
另外,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指望着这些厂子。
而如今这些厂子自顾不暇,哪还能给财政贡献多少收入?财政没钱,路不能修,桥不能建,坝不能垒,如何发展?
3、引进管理模式,学习营商技巧。徐方国提到,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当下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企业管理人员,几十年下来一直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来管理运作工厂,习惯于听令行事,既没有多少自己的主见,也不懂得如何很高效的去改变自身,以适应新的大形势,而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让他们自行摸索,最快的方法,就是把优秀的管理模式引进进来,从合资方派来的管理人才身上学习经验和技巧。
一家这样的合资工厂,能辐射周边一定区域,一百家合资工厂,就等于一百个老师。
最后,徐方国作总结说,他不认为此事有绝对不可为之处,此举在当前特殊形势下很有必要。
言辞灼灼,铿锵有力。
当晚,李建昆在宾馆客房里,一帧不落地看完节目后,不禁会心一笑。
谁能质疑这个人的为国为民之心?
其实有一件事,徐方国没提,李建昆也没说,毫无疑问,这次的合作是一个天大事件,他和昆仑会还好说,只当成一个生意来看的话,生意做不成就不做了,而如果最后这次合作被喊停,对于徐方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什么有如此大魄力?
除去一心为国为民,连家庭都顾不上外。
如今,他没什么好失去的。
————
隔日,李建昆接受了媒体采访。
实在是有太多媒体想要采访他,于是便干脆在西湖宾馆里,搞了一个记者见面会。
会上,李建昆接受所有记者的提问。
记者们是什么话题最有热度,人们最想知道,就问什么,有些问题像一根长矛刺过来。
李建昆内心坦荡,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某记者:“从公布的合同来看,某些条款似乎对本地管理单位更加有利,反过来讲,昆仑商会将会被合同约束死,因此报纸上有些观点提出质疑,昆仑商会这么做到底图什么?”
李建昆打趣道:“持这种观点的人,内心很阴郁啊,这事还需要研究什么阴谋论吗,当然是图利,‘商人逐利’这四个字似乎带有贬义性质,可是这跟农民求收成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不追逐利润他吃什么,怎么养活手下员工?昆仑商会看好内地的发展前景,有着丰富的营商经验和资源,本省这一百家入不敷出的工厂,昆仑商会有把握实现向好发展,从而产生利润,那你们说这个钱,昆仑商会该不该赚?”
某记者:“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许多国有资产,其价值被严重低估,昆仑商会如此大规模的收购股权,抛开其他不谈,单是这些股权本身,未来也会升值许多倍。”
李建昆呵呵一声道:“专家?砖块的砖吧,能说出这话的人,不如回家把家里的家伙事儿全部拾掇好,埋进土里去,等一百年后,绝对升值十倍都不止。说回本次打算合资的那些个工厂,许多已经是快要濒临倒闭的光景,只有挺过眼前的难关,它们才有未来变得更有价值的可能,挺不过去搁这儿谈未来,有任何意义吗?”
某记者:“据说早在昆仑商会来到本地之前,省里的招商办正在接洽一位外商,对方也有意在本地投资,连厂子都考察好,结果却被势力更大的昆仑商会排挤走,请问有这回事吗?”
李建昆凝视着提问的记者看几秒后,回道:“有。”
嚯!
现场的快门声和落笔的沙沙声,瞬间急骤起来。
大新闻!
李建昆补充说道:“不过这事跟昆仑商会没有关系,是我,是我个人出面让他滚蛋的。”
提问的记者把记事本抬高到胸前,右手拿着一只英雄牌钢笔,“滚蛋?咱们特意设立招商办,足见对招商引资的重视,如今经济萎靡,更需要拉进外资助力发展,你这样做,不是唱反调吗?还是说你嫌对方抢生意?”
李建昆眼神从他身上挪开,扫视全场道:“他说的这个外商,名叫黄宏年,刚在港城注册了一家公司,叫中策。黄宏年在过来杭城相中西湖啤酒厂和杭城橡胶厂等几家大厂之前,已经拿下山西橡胶厂,只是新建了一家合资公司,没有派去一兵一卒,港城中策公司也没有任何派遣人员的动静,事实上,这家公司虽然背后金主众多,却是一家空壳公司,黄宏年本人脱离家族企业出来单独发展后,一直混迹在东南亚的金融圈子里,从来不干实业。”
“这样一个人,会收购一批工厂,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好好经营,赚这慢腾腾的钱?”
李建昆自问自答道:“居心不良,这就是我让他滚蛋的原因。”
提问的记者道:“关于这件事,我也采访过招商办的人,他们说你怀疑黄宏年会把收购来的股权和经营权转卖掉,可这毕竟是你的猜测。退一万步说,黄宏年真的这样做了,接手那些工厂的人,总该有意好好经营的吧,这和你们昆仑商会又有什么区别呢?恕我直言,这仍不能排除你们昆仑商会仗着势大,想要独占好处的想法。”
李建昆发现这个记者,可能不是被人收买,比那种手段更高明,有人给他灌输了一套东西,他的表情中有股嫉恶如仇。
“你们太小看黄宏年和他背后的金主了,从内地收购一些厂子,转手卖掉?他们岂会甘心于这点小钱。”
李建昆摇摇头道,“黄宏年他们的计划有两步,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最后再揭晓原因。第一步,按照企业性质,在大陆批量收购一些工厂,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山西橡胶厂和杭城橡胶厂,这其实就是一个佐证,我们可以把橡胶这个行业,单独看作他们的一个目标,等到收购了十家八家橡胶大厂后,黄宏年他们就会利用企业经营权,把这些橡胶大厂捆绑在一起,变成一个橡胶集团,将其在外国上市,从而融到更多资金,然后拿国外股民的钱,再来大陆,收购更多的企业,再比如说啤酒企业,等收购到十家八家啤酒大厂后,他们又能推动一家啤酒集团上市,进一步融得资金,然后再来大陆收购,如此往复……”
在场记者们都给听懵了。
有人情不自禁开口道:“还能这样搞?”
前世,黄宏年那些被一些人看作神乎其技的资本运作手段,尽在李建昆这一席话中。
确实把这个年代根本没认清资本为何物的国人,给震惊到了,眼下这个厅屋内的人,还只是记者,等今天的新闻传出去后,天知道有多少做生意的人,要被震惊到无以复加。
“第二步,他们早有预料,这种行为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到那时黄宏年就会考虑出售手上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权,然后中策背后的金主和金主的朋友们,就会接手他们各自想要的企业,根本无需付出太多代价,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投资人,除了最开始的那点本钱,后面的钱全是从国外股市上融资来的,等于说他们只付出收购第一批企业的成本,就能得到后面收购来的所有企业的经营权,而得到某个行业内一批大型企业的经营权后,他们就能一定程度上主导我国市场上的这个行业……”
全场记者,有一个算一个,呆若木鸡。
李建昆最后才说道:“我为什么会知道?首先,很简单,我懂金融,懂资本操作。其次,我如果告诉你们黄宏年背后的金主都有哪些,你们就会明白,哪些个金主,小打小闹是看不上的。它们有印尼四大财团之一的金光集团、日苯六大财团之一的伊藤忠株式会社、美国包括摩根斯丹利在内的多家大型投资机构……”
静。
偌大的厅屋内落针可闻。
这套资本运作,简直骇人听闻。
在场许多人忽地同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李先生,黄宏年他们这套资本运作真搞出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会失去什么?
细思极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