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4.第84章 084叶桑画设计图(第1 / 2页)

第84章 084.叶桑画设计图

若是夜间观察,可见窑顶所有烟道口火苗熊熊,煞是好看。

叶桑站在山顶,看到了好看的火苗,不禁把《烧砖概要》翻开看了看:追烧成功!

书上说,“下火”成熟阶段一般要讲究“三满”,即整个窑内集聚火满、“火庭”上炭火满和“灰庭”内漏灰满。

“下火”完成时,便将窑顶全部烟火出口封严覆土,同时在窑底将“灰庭”和“工作面”上剩余的“火门口”和“瞭望孔”封堵并浇黄泥糊抹严实,是为“闭窑”。

“闭窑”后,及时用黄泥将窑顶铺砖所有缝隙全部糊抹严实,再适量添土覆盖窑顶,摊匀平整后沿窑壁围成圆形的池子并洇水夯拍瓷实,这一过程称作“打窑池”,这是为接下来“洇窑”所做的基础工作。

“洇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一为帮助窑火迅速熄灭降温,二为及时淬火确保砖的成色。

“洇窑”时,叶桑和族人肩挑桶担从水潭里挑水到窑顶浇灌。

头一两天“洇窑”时,放入“窑池”的水量不可过大,在浇灌是随时观察水面变化和洇渗的速度,看是否均匀渗水。

如发现有局部泄漏,要及时用一长杆上固定约二尺长椽木或木板的丁字形“窑抹子”在泄漏处来回推拉抹涂严实。

“洇窑”头一两天里酌情逐渐加大水量,待确认“窑池”渗水没有异常,方可迅速将“窑池”放满,以保证窑顶大量吃水洇渗,并及时用稀泥将大、二“窑门”上爆裂的部位浇糊严实。

如此这般持续四五天时间。

过程中,随时观察“大窑门”表面的变化情况,发现自下而上有大量“水”或返潮的“晕迹”泛到“火门口”部位时,即可认定窑火全部洇灭。

至此可停止上水,等一半天稍降温后便可“亮窑”。

“亮窑”一般是先揭开窑顶四周,再下窑底打开“大窑门”,随后将窑顶去土揭砖完全敞开,这样整窑温度得以迅速释放降温,再过两天后即可从“二窑门”打开“出窑”。

忙忙碌碌、磕磕碰碰半个多月,第一窑砖终于烧好了。

今天就是亮窑的时刻。

叶桑感慨颇多地站在“大窑门”前,简简单单的烧砖,凝聚太多劳动人民的智慧,经历过之后,她真的深感佩服。

为了迎接这浓重的时刻,包括巫在内,族人都来到了砖窑前,等待着亮窑。

叶桑上前打开“二窑门”,一溜红色出现在大家的眼中。

螣仓问:“桑,这表示烧好了吗?”

叶桑回过头来,对大家一笑:“成功了,而且烧得非常好。”她又道,“砖我们一会儿再来搬,先看陶器。”

来到第一个窑子,叶桑同样把“二窑门”打开,陶器的颜色是那种灰白色,有光泽,也是烧得不错。

叶桑让竹等几个族人去窑子里把陶器搬出来。

这次烧窑多亏了竹等几个负责烧窑的族人,添炭挑水不在话下,说什么做什么,陶器烧成功,他们占一半的功劳,所以这么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事一定要让他们做。

竹和几个族人脚步轻快地走进窑内,把陶器一个个搬出来。

首先搬出来的是陶缸,陶缸呈现棕色,表面有些粗糙,这是没办法的事,但用泥浆上釉都烧成这样,已经非常好了。

陶缸搬出来之后,一字排开放在大家面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