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欲立皇三子为太子,怎样才可实现?”
在严晨昊行礼之后,高坐于皇座之上的万历问道。
在这一次的事件之后,严晨昊已经和皇帝连系在一起了,所以他也没有弯弯绕绕,直接就这么问了出来。
严晨昊却是摇了摇头:
“太子之争不是几天数月内可以成功的,陛下。您看这天下之人,谁人赞同废长立幼呢?纵然有一个恰当的理由,这都难以成功,更何况如今长子并无大错。”
“如此行事,犹如逆水行舟,纵船再坚固,也终会被水流冲刷侵蚀,并不可取。”
万历虽然有了申时行和严晨昊的支持,但是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传承数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现在从朝堂到士林,几乎没有人是赞同的,想要强行立储,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巨大的压力不说,名声臭也是肯定的,甚至可能导致朝局的不稳。
而且要是皇三子之后出了什么岔子,保不齐又会成了一个秦始皇、隋文帝那样“立储不立长,果然命不长”的榜样,这对于帝王而言当然是不能忍受的。
虽然严晨昊没有挑明,但是万历很快就领会到了他的意思,自然也明白严晨昊并是不在危言耸听,表情顿时有些失落。
他本来以为可以挟着这次战胜群臣的余威,趁机将皇三子封为太子,没想到还是不可行。
而这个时候,严晨昊却是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陛下,何不先将皇长子和皇三子一起封王?”
“封王?”万历有些不满,他斜着眼睛看向下方的严晨昊。
自己的目的,是将皇三子立为太子,封王算什么回事儿?要是将皇三子封王,那我还用得找你?
严晨昊却是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陛下,您还春秋鼎盛,立储之事,可徐徐图之。”
“二王并封,并且一起出阁读书,那么二王至少在明面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且一起出阁读书,将来立太子之时,也可减少些群臣的反对的借口。”
虽然以朱常洵的年纪,现在出阁早了一些,但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么,而且天子与藩王的教育是不同的,皇三子也一起出阁读书,那就又绝了群臣一个不可行的理由。
同时封王,则是让大家慢慢地适应两人身份平等,这样等到册封之时,也不会因为反差太大而引起强烈的反对与不满。
而且在之前,群臣的气焰已经被打压下去七八分。要是以往这么提出,那肯定是朝野汹涌的坚决不同意,非要将皇长子立储的,但是现在他们刚刚被申时行和严晨昊“救赎”,还处于“留职察看”的阶段,除非是万历真的要册立皇三子这样的大事件,不然是不敢乱来的,生怕自己真就丢了官位。
二王并封,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万历皇帝在脑子里回想了一遍流程,越想,越觉得可行,于是他微微点头,赞许道:
“爱卿之言甚好,甚好!便依你之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