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弦理论
“这个,林墨,要不我们换一个?”
单刚有些慌。
众所周知,弦理论的研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类似于橡皮筋。
它与粒子类型的唯一区别在于弦振动的频率差异。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这听起来就很玄幻,因为这相当于告诉你你看到的一切真实存在的物质,实际上都是无比小的橡皮筋震动出来的。
当然实际上的弦理论并不是如此,如果深刻了解弦理论,就会明白,所谓的弦是一种能量表现。
在理论模型中,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占有二维时空的“能量线”所组成。而粒子则是能量线震动的不同表现形式。
从理论上来讲,弦论是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能够解决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这两个看似不兼容的主要物理学理论问题,将其统一为整个宇宙的“万物理论”。
听起来弦理论非常的高级,似乎是物理的终点,但实际上,尽管弦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不少理论,在无数科学家的全情投入下,让弦理论越来越丰富完善,可是至今为止,弦理论依旧是无法用实验来论证的。
这就导致弦理论仿佛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所以目前很多关于弦理论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阶段,更多的是运用数学手段来进行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弦理论这一物理领域的问题会出现在数学难题里。
而弦理论的由来,则可以追溯到1968年,加布里埃莱·韦内齐亚诺在寻找描述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公式时,翻找了到有200年历史的欧拉公式,利用欧拉公式他描述了他所要求解的强作用力。
然后李奥纳特·苏士侃进一步将这公式理解为一小段类似橡皮筋那样可扭曲抖动的有弹性的“线段”,也就是弦,并在日后将其发展成为“弦理论”。
用数学的手段解决物理问题,这是物理学家的老传统了。
要不怎么中世纪的科学家,往往即使物理学家,又是数学家呢。
“不用,就这个了!”
林墨摇了摇头,拒绝了单刚想要换一个的建议。
“可是这个难度……”
弦理论确实很吸引人,因为每多迈出一步都是在创造历史,可是同样,想要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多少人投入十数年的研究,也未必能够迈出这一步。
“没事,慢慢来,做研究怎么能有畏难情绪?大不了做个长期项目好了。”
“好吧。”
“嗯,刚子,你把这两个项目的立项报告写一下,玛丽娜毕竟不熟悉我们的流程。”
单刚点了点头,比了个欧尅的手势。
于是等田方一来到数学研究中心,准备告诉林墨他和张启华按照林墨给的研究方案做的研究已经完成,论文已经写完,以及数学研究中心正式升级省级实验室的好消息告诉林墨的时候,收到了单刚递上来的两份立项报告。
田方一一时间有些茫然。
“博克纳——里斯乘子问题?ads/cft对应猜想中的可积性问题?”
前面一个立项,田方一还能理解,毕竟傅里叶变换和挂谷猜想都解决了,再解决博克纳——里斯乘子问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是ads/cft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