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和皇家私人府库彻底分开,切到了太多人的动脉,直接切断了一些人贪污腐败的路子。
秦二世给自己制造了一些敌人,也就意味着给自己的敌人制造了朋友。世界就是这么个世界,每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为了权势和利益,昨天两个人互相视彼此为仇敌,今天两个人就得背靠背把生死互相交托出来。
冯去疾这种事看的多了。
一直以来,秦始皇对这种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断绝不了的。
只要不要拿到台面上说,秦始皇绝对不会追究。
秦二世上台之后,他本来就是个人精,所以对于过去的账目查了但是没有追究,只是告诉臣子们自己心里都有个数。
大臣们也都一直幸免于难。
但是秦二世只是对过去的事情不予追究,他执政后,对于本朝的事情还是管控的很厉害。
像是章邯这次把手伸进了国库,秦二世就没打算放过他。
章邯最近可是烫手山芋啊,所有人都知道他把皇帝惹毛了。
和大部分人想象的不一样,秦二世没有对章邯就此恼羞成怒这就下令查办他惩戒他,反而对此事秘而不发,不让任何人知道。
是以朝中臣子们知道了都不敢说自己知道。
最绝的就是秦二世对章邯的惩处了。
都说秦始皇狠辣无情,可说实话,不叫的狗才咬人。
秦二世吸取了自己父亲的失败教训,坚决不做什么性情中人。
所谓的性情中人,就是喜怒无常呗。想高兴就高兴,想发脾气就发脾气,把周围的人都给吓得战战兢兢,本质上还是皇帝作为至高权力的拥有者,所以才会目空一切,根本不在意周围的人的看法。
但是全然不在乎外人的眼光,就是两面效果。如果君王的决策是对的,那么他这种不在乎外人眼光的优点,就会帮助他敢于冒着千夫所指的风险去做一些利在千秋的伟业或者大事。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好的政策,君王能够力排众议执行下去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如果君王的决策是错的,那么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靠着那种不可一世的自信,目空一切的态度,坚定地去执行一些错误的决定,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因为一般人到不了这种程度。
极端的性格只会让人在敏感的事情上铸成大错。
所以秦二世坚决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心意,尽可能用温和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一些事,是这个原因。
秦始皇执政太多弊端都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导致的。
比如说章邯贪污这个事情,如果搁秦始皇的话,那一定是给我当牛做马忠心耿耿的臣子干了这事,我就既往不咎;如果谁忤逆朕,虽然不贪污,那就让他去死吧。
怎么说呢,很直接的思维,以自己的感情好恶、喜怒哀乐为评价标准。这种思维没什么错,但是要命!
扶苏就不这么干。
他很生气,但是比起杀了章邯一时泄愤,图个一时的快感,扶苏更想利用这个章邯去做一些他爱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品尝苦果。
扶苏不是把少府寺作为自己王宫的府库了吗,紧接着他就给少府章邯下达了好几条命令,让他充实府库,一定要把府库里的窟窿全部补齐。
秦二世早就发现了,光靠正人君子那一套根本做不成事情,关键时刻还得在做事方法也就是‘术’上做文章。
他老早就想着养一些奸臣为自己达成目标了。
这奸臣,肯定是自己的替死鬼啊。
扶苏兜兜转转物色了好久,始终没什么好的人选。
虽然有个周青臣,可是他实在是蠢的挂相,未来足以在史册上留名,有机会进入博物馆,选这个人恐怕自己会亏损的厉害。
扶苏只能留着他当做一个朝堂上给大家逗乐的人物。
直到章邯伸手拿了国债钱,扶苏这才抓住了契机。
既然章邯喜欢贪钱,擅长挪用钱款。那扶苏为什么要白白浪费他的天赋呢。
于是,秦二世就下令让章邯去搜索钱财,充实府库了。
这个府库,可是秦二世本人的私房钱。
秦二世知道章邯会贪钱,所以故意让自己的钱被他管理。
那么章邯最后只有两个结局。
第一,他贪了皇帝的钱,皇帝下令处死他。
第二,章邯老老实实费尽心机给皇帝弄钱,虽然不出意外的话,章邯接下来不犯法不贪墨,未来能够寿终正寝,但是章邯一定会通过非法手段去给秦二世搜刮财物。
那么按照大秦律法,他还是得死。
所以,章邯那叫一个恨的牙痒痒啊。
可是他处在这计谋之中,却又无法脱身。
秦二世给章邯来了一招兵法——围师必阙。
能让猎物看到生机,往往意味着死亡。
章邯就这么掉进了一个陷阱里,目前不得不老老实实给秦二世弄钱。
秦二世本来是个一穷二白的穷光蛋,现在忽然间变得富裕极了。
该不会真的有人以为,秦二世的诸侯朝觐大会是靠着收来的国债举办的吧?当然不是,扶苏用的就是章邯给自己找来的钱。
冯去疾知道来龙去脉,他很清楚章邯现在和秦二世两人都是笑里藏刀。
可惜秦二世的威望有目共睹,站在权力的顶峰上,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他的英明之举会被永远地记载在历史上,他的那些缺点则会被永远地埋葬在冰山之下。
也许二十年前不是大人们不相信扶苏对自己错误的坦白,而是因为扶苏是储君,没有人会说储君有错。
但是真真假假,事过境迁,还去分辨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咸阳宫,全天下最聪明的人都在这里了。
每天上演的不是鸡飞狗跳就是阴谋诡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