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关内比起来,辽东这片土地依旧还是比较难行的,主要就是河流太多。随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水量还都挺大,随随便便一条能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的河流,就得让工兵们忙活大半天才能架好浮桥,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
“臣总觉得此行有些古怪,根据杜总兵的描述,关外早就发现了敌军踪影,却一直未曾大举攻城。待大军出关之后,沿途也确实见过过女真军队驻扎的痕迹,不战而退必有蹊跷,还望陛下三思。”
做为陆军总督,李如樟对此行孤军出关迎敌并没什么压力,可是加上个皇帝御驾亲征压力就太大了,整晚整晚的睡不好,总觉得附近有异响。
洪涛已经在望远镜里看到不远处的轮廓了,城墙还算完整,大致有10米左右高,长几百米的样子,就是城门不见了。这里就是预设的第一个补给点,但还用不到船只靠岸。
李如樟率领着前后和工兵卫做为前锋,他自己带着左右卫殿后。在行军途中,前锋的两个卫会按照操典轮流派出两到三个百户的士兵骑着马在大部队前方和两翼十里范围内游弋,当做大军的触须和眼睛,防止在复杂地形里遭遇伏击。
这次出关作战,洪涛把陆军中卫留在了山海关当做机动部队,万一有哪个关隘没守住还能及时填补一下缺口,只带着前后左右和工兵卫出征。
他给陆军弄的这套东西有一部分后世军队的影子,卫是旅,千户是团,百户是连,但又不是照搬,没有设置营、排级单位,并用队取代了班。
但容易必须有个前提,装备要有代差。如果陆军用的也是冷兵器他就没辙了,别说以少胜多,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依旧没有任何胜算。春天的辽东应该是最适合大军作战的,气候不算太冷,北方士兵完全可以适应;没有风雪和雨水侵袭,道路不会太泥泞;大部分落叶植物还没长叶,视野比较清晰,不容易受地形迷惑。
“陛下,城墙倒还完好,但城内房屋均已破败不堪。臣派人进去看了看,没有发现太多居住痕迹,女真兵应该还没有来过,今晚大军是在城内过夜,还是在城外扎营?”
打仗就这么简单吗?洪涛不清楚别人怎么看,反正在他眼中就这么简单。当初在宋朝时,用几千人不是照样硬撼了西夏和辽国几万兵马。
辎重部队,没有!每个百户的厢车里带足了够十天吃喝的给养和三个基数的弹药,可以和三倍以上敌人全力攻防最少十天。
这么干主要是为了简化层级,便于记忆。古代士兵习惯了上述的官职,突然全变了还得重新熟悉,把结构搞得太复杂了更容易乱套。
李如樟是什么意思洪涛心里很清楚,他在婉转的劝自己回去。山海关出了,敌人望风而逃是事实,御驾亲征也就该圆满结束了,没必要真的去冒很大风险。
“……臣以为若不能先断其粮草弹药,再无地利之便,在平坦处无人可敌。”李如樟想了想,略微组织了下语言,尽可能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对陆军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