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很明白,这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系统。无论多小的事情,也得具体的人去一件一件的完成。
“官家,刘晏求见。”
门外响起了大聪明的声音。
“让他进来吧。”方重勇将笔放在笔架上,揉了揉酸胀的眉心。
待刘晏进来以后,他将一叠奏折的草稿递给对方说道:“这些事情,你都看看,哪些能办的,速办,出细则。不能办的写个回执,告诉我哪里不好办。”
刘晏也没废话,将这一叠奏折接过来,一页一页的翻看。
“这个三渠制,下官有所耳闻,没想到官家也听说过。”
看到这一页刘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开渠灌溉是必须的,但不能乱开。把渠分为三级,三级渠引二级渠的水,二级渠引一级渠的水,一级渠引河水江水。
道理是不错,不过如何操作,倒是要研究一番。”
他显然不是啥也不懂的,只不过政令颁布下去以后,具体怎么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还要再看看。
这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无农不稳,百姓吃不饱饭,那是要揭竿而起的。
这天下到处都是压迫百姓的富贵人,官府要是不为他们想出路,那就没有人为他们说话了。
真要到了那一天,百姓们就要举起刀,用刀剑去讲道理。”
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
“官家仁义,百姓们必不会对您横刀相向。”
刘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罢了,都是些闲话而已。深夜来此,有什么事情么?”
方重勇伸了个懒腰,好奇问道。
“出兵渤海国的粮秣已经备齐,河面上的冰雪消融后,便可以转运登州,沿途各州的常平仓分运。
官家带兵到登州,粮秣就可以转运到登州。”
刘晏面色平静禀告道,像是在说一件寻常小事。其实,这在大唐支离破碎后,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嗯,辛苦了,去歇着吧。”
方重勇轻轻摆手,对此并没有很在意。
这就像是优等生参加考试一样,平日里的功夫已经做足了,根本不需要临阵磨枪。
见刘晏欲言又止,方重勇问道:“还有事?”
“近日,市井之中有流言说官家欲行禅代之事。下官以为官家似乎并无此意,故而有些奇怪。”
刘晏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心里拿不住的事情说了出来。
年关前后,汴州谣言四起,说方清欲废帝自立,取而代之云云。
有人说并无此事,因为方清啥动作也没有,自古就没见过要废帝自立还这么淡定的。
但也有人说李璘废物一个,鸟用没有。这种辣鸡货色被扶持起来,就是将来一定会被废掉的。
方清当皇帝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就不必奇怪。
不得不说,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哪一个也不能压倒另外一个,于是坊间众说纷纭。
“都是些无稽之谈罢了。”
方重勇摆了摆手,不想谈这件事,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如此,那是下官多心了。”
刘晏不动声色的行礼告辞,等他走后,方重勇的面色这才阴沉下来。
玛德,这是有人想搞事情啊!
方重勇心中暗骂。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潜龙勿用,积累人望的时候,怎么能废帝自立呢?
慢慢扩张地盘,经营地盘,搞好民生,笼络亲信,掌控军队。到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根本不必折腾。
“去问问何老虎回来了没有,他回来了,让他立刻来府衙见我!”
方重勇对大聪明吩咐道。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思考着关于未来的很多事情。
半个时辰以后,何昌期急匆匆的赶来,身上的盔甲都没脱,上面还沾着血迹。
“事情处理好了么?”
一见面,方重勇就直接问道。
“回官家,都是些小蟊贼而已,都处理好了。”
何昌期小心翼翼的禀告道。
“没有留活口吧?”
方重勇又问。
“没有没有,直接斩杀,共计五十二人,两人领头的。
开封城内那间商铺也被控制起来了,掌柜说是一个关中口音的人给的定金。
若是行刺官家,他们肯定不敢,但是行刺天子……末将也不好说,李璘在民间啥名声,不提也罢。”
何昌期没好气的抱怨道。
“哼,这便是幕后之人的聪明之处。”
方重勇冷哼一声,心中极为不爽。
虽然他的处置并无问题,但还是让那人得逞了。很快,方清要取而代之的流言,就会配合这次刺杀,愈演愈烈。
这就跟癞蛤蟆扔脚上一样,不咬人却恶心人。
“官家,那……”
何昌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以他那有限的智慧,尚且无法参悟幕后之人到底想做什么。他只觉得一点意义也没有,李璘这厮就跟一条癞皮狗差不多,杀了也就杀了。
“去歇着吧,上元节还没到,还在休沐期。”
方重勇长叹一声,有些疲惫的抬起手。何昌期如蒙大赦,退出了府衙书房。
“这都还没出征呢,就有一大堆破事。”
方重勇忍不住暗骂了一句。
所谓树大招风,他再也不是原来的小透明了。基哥倒了,大唐崩了,方重勇掌控的汴州朝廷,就成了个头最大的那个。
有很多人,特别是方重勇的亲信,其实是对“禅代”这样的事情,有心理预期的。
或者说简单点就是乐见其成。
方重勇把事情办了,也就不必他们站出来倡导禅代,只需要“顺水推舟”即可。
在大方向上,所有人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只不过具体到一些细节上,大家的利益又不完全相同。
“当个屁的皇帝,老子才不想被你们架起来当个吉祥物!”
他忍不住骂了一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