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的地不够他们开铺子?”
是啊,京城这么大,不管你开书画社,还是古董行,难道不够地的?这就耐人寻味了。
隆启帝半眯眼,“允堂……”
赵祁安上前,“臣在——”
“看看到底是那些人去了。”
“是,圣上。”
隆启帝又转过眼看向裴景宁,“最近查办了多少寺庙?”
“回圣上,整个大魏朝从南到北,一共查出一百多家寺庙行不法之事,抄了庙宇供田上千顷、还俗了尚和三千多人,以及他们非法所得共计五十多万两。”
“都是多大规模的寺庙?”
“回圣上,都是二三十人的中小寺庙。”
隆龙启眉心凝成川,“要是朕没记错的话,官府登记在册的大大小小寺庙有万个之多,那他们所占的田亩、人口岂不是……”
寺庙太盛,在隆启帝还是皇子时,他就注意到了,只是先帝信奉佛教,大肆宣扬佛教,至使大魏朝上下都效皇帝之风。
在大兴佛教之时,大量的土地、人口被兼并进寺庙,至使国库税银锐减,这也是隆启帝上位几年来一直忧心之事。
交税的土地与人口越来越少之事不能解决,那么他的国库就一天得不到充盈。
其实,寺庙的问题远远不仅吞并土地、侵占成年劳动力的问题,还有许多寺庙甚至利用自己税收上的特权,做起了矿产、商贸活动,以此谋利。
更有甚者,成了放贷机构,但寺庙放贷不能叫贷款,因为佛法不可沾染铜臭,叫香积钱,本金唤作功德,利息唤作福报。
大魏朝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寺庙积累很多香火钱,刚开始时,僧人们得到了香火钱还能用于救济灾民,慢慢的他们发现,何不把多余的钱利用起来呢?
便有寺庙开始借贷业务,僧人就成了古代最早的客户经理。
一方面寺庙是普渡众生的地方,人们有信仰,借了钱不敢亵渎神灵,到期就还账,二来,僧人也很聪明,借贷需要抵押物,因此风险很低,这样富人们也愿意把钱委托寺庙代为理财,于是寺庙又开展了存管、典当等金融业务,成了古代一条龙式的金融机构。
寺庙产业在先帝时就已经运作成熟,就已经对国家构成威胁,现在隐隐有凌驾于朝庭皇帝之上,早就成了隆启帝的心头大患。
裴景宁拱手,“圣上,户部有清单,你一看便知。”
隆启帝抿抿唇,许久未开口。
二位年轻人静静的立在政殿里。
也不知过了多久,隆启帝突然道,“允堂、子谦,过几日,朕去明光寺上香。”
裴景宁与赵祁安相视一眼,圣上这是想去见智光上师啊!可这人仗着有先帝手谕,自任明光寺主持以来,一直游历在外,圣上连他的面都没有见过,他却仗着先帝给圣上施压,让圣上放了余清知。
他是何许人物?
休息几日,阎清莲便在叶家几日,搞得叶芝去哪里,她也跟着,不仅如此,她还跟叶芝聊天说地,这倒让叶芝惊喜。
古代小娘子能谈天说地的没几个,她们不是说针头线脑之事,就是围着厨房转,反正不太会聊到外面的事。
在阎清莲口中,叶芝了解到大魏朝寺庙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的一面。
“你的意思是京城所有的富贵名流都把钱拿到寺庙里投资,然后贷给你们这些商行、帮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