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有了无限充电的手机,和万能的因特网。
从理论上来说,姜思乐应该是可以手搓原子弹的,但实际上,如果能搞出蒸汽机,那就应该感谢她的初中老师了。
但刚刚阿义时的话,却又给她泼了一盆凉水。
‘得嘞,这又是一个除了我,谁都看不见的限制。’
之后姜思乐还尝试些了其他关于科技侧的东西在纸张上,无一例外,全部是除了她自己,谁都看不到。
在证实了这件事情之后,姜思乐就开始了新的实验。
科技侧的东西不行,那其他的东西呢?
于是姜思乐就逮着阿义时跟个小白鼠一样,给他看那些她写下各种各样内容的纸张。
幸好,阿义时也不厌烦,反而乐于和她这般的胡闹。
事实证明,只要是涉及会干扰到现实的都是不行的,看不到的。
什么诗词文章、乐谱词曲、小说甚至外语,这些都可以。阿义时看的爱不释手,都不愿意将那纸还回来,满口称赞着。
虽然姜思乐觉得以他的中文,估计看不懂几个字,但瞧到他如此捧场,也是很高兴。
写着写着,姜思乐就发现,有一些极其特殊的文章是不行的,比如《资本论》,《人权宣言》等等都是不行的,即使是译文,写出来之后,依旧是会被那神秘的规则抹去,重新变成一张白纸。
姜思乐发现其中的一个划分就是朝代,似乎国内是民国之前的内容,如果不涉及科技树和这种改革思想的,基本是可以写出来,让其他人看到的。
但比如说《本草纲目》这种有实用价值的书就不行。
国外的书亦是如此,除了小说和诗歌,基本是每一本都不行,姜思乐甚至都找不到规律出来。
尼采不行、康德不行、卢梭不行、甚至最终追溯到柏拉图时,那不可知的神秘存在似乎才终于网开了一面,让那半段《理想国》能够落于之上。
姜思乐迷茫的看着手上有字的几张纸,分别是《双城记》的开篇,《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尾,以及《浮士德》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张,是最后抄上了一小段《理想国》
可是要这个有什么用?
因为这本书如今应该已经现存欧洲,日后若是出海,说不定哪日还能到欧洲找到已经印刷或者手写的《理想国》。
而小说……
(小说似乎是最无用的东西了,在旁人看来,只不过是消遣。虽然优秀的作品能带你穿越世界,达到笔者构造的世界。优秀的作品让人沉思,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三观。但对穿越者来说,只要不是走文化胜利的路线,似乎基本就没啥用处。)
姜思乐气急败坏的将那刚刚写满了一整页如今却洁白无瑕的纸在手中揉成一团。
阿义时看到她这般生气的样子,连忙安慰他道:“看不到就看不到吧。你可以说给我听嘛……”
在阿义时的提醒下,姜思乐猛地振作起来的精神,拿起手机,对着那一小段的《共产党宣言》读了起来。
“一个幽灵……”
但是面对姜思乐认真的面容,和一张一合的嘴,换来的却是阿义时一脸的茫然。
还不待他说话,姜思乐就知道,又没有用处了。
她放下了手中拿着的手机,无奈的再次拿起纸张,想一想新的出路。
但这一次,姜思乐并没有选择抄写书籍,而是选择了自己写,她放下了手机,开始动用理解和回忆重新诠释那些内容。
是的,她打算将自己对那些‘写不出来’的书籍,通过自己的理解,自己写出笔记,从而尝试看看能不能逃过那潜藏着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