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朕的爱卿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刘隆的所作所为看似有些过分,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收拢权利,同时极力打压后权甚至是外戚,这一点好坏暂且不说,但是在这个年纪才刚刚“夺权”亲征的刘隆身上,却是非常的合乎情理。
毕竟之前刘隆虽然对邓绥非常客气。
但一直有人认为,这不过就是刘隆的隐忍罢了。
如今,刘隆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在验证着这件事情!
而刘隆并不想去管那些人的心中是怎么想的,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将所有的问题一并解决。
但是他不能让国家灭亡。
所以在解决掉那些蛀虫之前,就要利用他们,依靠他们,然后帮助大汉渡过这没完没了的天灾才行!
他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安抚那些人的心,然后让他们对自己彻底放松之后,再次提出来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朕有意在大汉境内挑选合适之地,实行屯田之事!”
刘隆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如今在所有人都开始夸赞刘隆是个千古名君的时候,他终于将自己的计划拿了出来。
屯田二字一出,立刻就让朝中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所谓屯田当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对于朝堂上的这些臣子们来说,这也是很熟悉的事情了。
本朝是没有单独在说屯田之事的,但是屯田一直是大汉的传统了。
从当年孝文皇帝开始,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
之后孝武皇帝连年征战,虽然开疆拓土无数,但是这粮草也成为重中之重的大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点,同样是有了屯田的想法。
大将赵充国建议屯田于边防重镇,要求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
如此,不但在西域等边疆之地开始了屯田也将屯田分成了两种,甚至是三种。
军屯、民屯!
甚至还有类似于商屯之事还不成体统罢了。
其中孝文皇帝时的乃是民屯,由朝廷亲自下发旨意,让各地或者说吞田之地招募无地的黔首民夫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并且按规定纳粮充当税赋。
如此取消了其他诸多杂税,而大力供应田赋!
至于军屯则是适用于孝武皇帝之时,让驻守边疆的将士自给自足,自行耕种。
将耕种与戍边合二为一,从而减少后方的粮草消耗,可以不断扩充土地,同样也可以填充边塞之地。
而且此事的用意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孝武皇帝用军屯之法,既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人力,乃一举两得之构想。
同时也是靠着这种办法让边疆新得之土成为大汉真正的疆域。
但是现在已经彻底变了情况。
因为天灾和兵祸以及世家豪族的越发壮大,这种屯田已经失去了很多应有的作用。
在刘隆看来,如今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
至于成为一种国家奉行的制度,那已经是没有可能和机会了。
而这些年刘隆虽然平定了许多战乱,但随着天灾不断加深,还有层出不穷的异族,刘隆也清楚,战事是不会停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