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提高发电的效率。
李星阳已经让技术人员,研发出了最新款的光能收集转换器,内部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发电机制,该装置会部署到距离太阳约1000万公里的较近处,光能密度较之前的3000万公里的‘黄金发电轨道’,提高了九倍之多,高密度的光能,照射到物体表面,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加热到好几千度,常规的光伏面板根本承受不了,但这次使用的是纯黑的吸热材料,直接把材料加热到3500度以上的等离子状态,再利用等离子流进行发电,综合的发电效率,能够做到接近70%,不比上一代的光能收集转换器差。
具体的措施主要是四个方面。
更不用说,可能还会增加能量主干道的长度,以及光能密度,使得光能的容量,变的非常的惊人。
还有在军事层面,能够建立快速反应的能力,不管那个角落出现其它文明的踪迹,都能迅速集结力量,做出及时的应对。
星源集团打算帮助人类文明提提速。
改革。
要把太空能源产业,从1.0版本的形态,升级到2.0的版本。
话说真的是这样么?
现在的人类文明,已经培养了大概一百万名的超能力者,其中有六十万人,是属于星源集团内部的员工,意味着星源集团可以占据主导。
这类能量主干道的反射镜面积,会增加到10亿平方米级别,较之前的最大百万平方米,提高了一千倍之多,意味着能够容纳的光能,也是上千倍的增加,非常的惊人和恐怖,加之还会增加配重,让其保持足够的稳定,内部存储的光能消耗率,也会有所降低。
利益肯定是有的,而且相当大。
现在的星源集团,已经走入了一个瓶颈的阶段,往上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小,能源方面,就算是继续降低价格,用户们也没办法用掉更多的电力了,已经趋于一个饱和了,哪怕是最为权威的专家,都得出一个结论,星源集团的发展,即将进入平台期,业绩不可能继续往上增长。
好在这些年星源集团也搞了一些副业,建了一些高端的室内垂直农业工厂,生产出不少的粮食与瓜果蔬菜,建了不少的养猪场养殖场,酿酒的酒庄都搞了好几个,每年生产出的大批物资,都是在星源集团内部消化,减少了一部分的福利支出,不然不会有那么好的利润表现。
还有建立其它太空工厂若干,虽然这些工厂离太阳较近,容易受到太阳重力的影响,还有太阳风暴以及辐射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可以想办法降到最低,星源集团会部署大批的第二代光能收集转换器,遮挡住大量的阳光,形成一条黑色的‘环带’,只要把太空工厂放置到这条黑色环带的后面,就不会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可以十分稳定且安全的进行生产。
虽说如此。
那就是想办法进入‘超光速’的时代。
只是100g的加速度,正常人怎么可能承受得了,还不直接挤成了肉饼?
没错。
但由于距离太阳更近,光能密度提高了九倍之多,意味着同样体积大小的光能收集转换器,发电能力也提高了九倍,在实现相同发电功率的前提下,需要的设备数量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会明显降低,实现了一个降本增效的效果。
但太空能源市场,核聚变发电所占的比例,始终超过不了10%,始终无法占据优势,将星源集团的市场份额给挤压下去的努力,始终难以取得进展。
第四,则是让太阳系进入到‘高速公路’的时代,大幅度的提高载人装置的速度,最好是做到轻松突破0.1倍光速,让哪怕是100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也能在24小时内跑完,做到真正的高速一日达,速度至少是此前的十倍以上。
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强力材料的产能,这样也能带来能源消耗的增加,或者想办法再搞一些能耗巨大的太空项目,只要动动脑筋,办法总会是有的。
第三,在太阳的附近,建立多座的‘强力材料’合成工厂,就近使用庞大的能源,要把强力材料的日合成产能,从10万吨左右,提高到100万吨以上,从而满足更多用户们的需求。
星源集团的科研团队,已经突破了许多先进技术,利用了大功率能源加上‘星核晶体’的技术,做到了实现时空扭曲,进而加速时空,从而实现超光速飞行,现在已经能够跑出十倍光速的技术,只是持续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就会退出超光速的状态,除非继续供应大功率的能源,不能低于100亿千瓦级别,还得要超能力者,协助做到时空的扭曲,继续进行曲率航行。
其一是能源的供应,不够长期稳定,而核聚变反应堆的体积又太大,光柱供能是比较好的方式,所以要想办法提高光柱供能的功率,至少是十倍百倍的提高才行。
其二是‘星核晶体’的产量也必须提高,但目前木星内核里的该晶体,已经被开采出了八成,即将面临枯竭,要想增加‘星核晶体’的量,只能想办法前往其他恒星,开采出更多的‘星核晶体’,弥补这边的不足,然后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超能力者,最好是超过一千万、一亿,只要超能力者的人数多了,就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超光速’航行,持续时间也会更长,哪怕是前期只能飞出十倍的光速,前往周边的恒星系统,最多也就一年的时间而已,对比十几二十年的漫长航期,完全可以接受,非常的划算。
故而一个更庞大的计划,也在李星阳的脑中酝酿与规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