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些剖析给冯衍听,他觉得冯衍是跟他一样有着壮大祖国的愿望的,更何况他们要发展的是他的家乡,冯衍一定会欣然前往的。
但冯衍却非常遗憾的表示他是很想一起前往的,但他已经在北阳安了家,父母妻子都在这边,要去安源也需要跟家人商量,还要安顿家里,一时半会儿走不了,让赵良玉不用等他。
不过他表示他一定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的,更何况安源还是他的家乡,他又怎么会不愿意建设自己的家乡呢。
赵良玉虽然有点怀疑怀着国家情怀的冯兄怎么犹豫不决了起来,但想着人家毕竟有了家室,跟他这种光棍一个说走就走的还是不一样的,也就没有多想。
下午赵良玉就提交了辞呈,虽然社长以加薪挽留,他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社长最终也只能叹息同意,在辞呈上签了字。
下班后赵良玉就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在同事们的送别中离开了翻译社。
赵良玉抱着自己的私人物品,在离家不远的那个摊位上坐下来,要了一碗馄饨和一笼包子,吃着包子喝着馄饨就惋惜,他刚发现了这个神仙摊位,就要离开北阳了,怕以后很难有机会再吃到了,吃完了一笼包子,又叫了一笼,他可得多吃点。
摊位虽然是新支起来的,但生意很好,老板是一对夫妻,热情的招待每一位客人。
看着老板两人脸上的幸福笑容,赵良玉就也不自觉的跟着心情舒畅,如果国家不再战乱,每个百姓都能像这对老板夫妻一样吃饱穿暖,有一个足够养家糊口的生意,那该多好啊。
赵良玉虽然在富裕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没有挨过饿,没有吃过苦,但出国留学那两年,他切身的体验过遭人白眼的境遇,那是学校的一次集体活动,去一家餐厅聚餐,而那家家餐厅的门口却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服务员呵斥他滚出去时的厌恶鄙夷,以及同学们看向他的异样目光。
在国外,华人被看作与狗等同的动物,而不是堂堂正正的人。
华夏软下去的膝盖,他一定要让重新站起来,哪怕是被倒刺荆棘划破血肉,刮的只剩下了白骨,他也要站着死。
吐出一口浊气,赵良玉付了饭钱,抱着自己的东西回了住所,晚上就挑灯复习,明天的应聘他一定要通过。
宁静的夜晚虫鸣窸窣,路灯昏黄,这边赵良玉辛苦复习,那边摊位老板见这会儿也没多少客人了,就收拾桌椅板凳,回家准备明天早上的早点。
这一准备就准备到了半夜,虽然辛苦,但他们觉得很满足,准备好了第二天的早点,两人并没有去睡,而是拿来了几份报纸在灯下眯着眼努力阅读。
他们看的不是登着国家大事的报纸去关心时政,也不是调侃男女的边新闻去娱乐一下自己辛苦的人生,而是在看那登着李思那三篇故事的安源小报。
他们看安源小报也不是着迷与那三个故事,而是就其中那篇穿越的看,而且看的还特别认真,几乎认真到了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当然,这也有他们不太识字的缘故。
看到重要的段落,他们还那笔做出标注,打眼看去,那些做了标注的地方全是一些小吃的制作方法。
李思那篇穿越的故事里有一些情节是在女主的努力下,农民的庄家大丰收,但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粮仓里得粮食雨天受了潮,发了芽,或者大豆谷物之类被不良商家压价而亏本,于是女主就想出了一系列糕点小吃的做法,解决了大家的问题,富裕了每一家。
这老板姓杨,本来是一个不错家庭里的拉车师傅,老杨的主顾每天都有看报纸的习惯,但是那主顾眼睛不好,喜欢让家里佣人念给他听,不过佣人也没几个认字的,老杨也是因为儿子上学而认得了几个,虽然读的不怎么样,但勉强也能读下来,就承担了给主顾读报纸的任务。
有一次他读到了这篇穿越故事里的一个情节,里面有用发霉了的大豆做成豇豆的制作过程,他想到家里还有半袋子发霉的大豆没舍得扔,就打算回去按照这方法试一试。
那半袋子大豆本来是用来换豆腐吃的,是家里一年的量,前两天下雨屋子漏了把放在厨房里那半袋子大豆淋湿了,又因为发现的晚就给捂的发霉了,他们挣钱不容易,就算是发霉了也不舍得扔。
按照那方法一试,竟然还真的做成了,而且比市场上买来的鲜亮好吃,惊喜之下,他又按照那故事里的一些方法做出了豆腐和豆浆,竟然都成功了而且豆腐滑嫩白皙,豆浆香甜滑腻。
老杨也算是脑子灵活的人,当下用攒了半个月的钱去把往期所有的安源报纸都买了,就是为了搜集这报纸上的小吃和糕点制作方法。
他目前只做了早点的一部分,就足够他摆摊了,但是谁又嫌钱挣的多呢,他打算再研究出来点其他小吃糕点的做法,跟老婆一人一个摊位,趁现在还没人发现这报纸里的奥秘的时候能多挣点就多挣点。
(本章完)